常德很小,三线城市。常德很大,成长在北正街和三岔路还有东门的人,是有着完全不同,迥异如两个城市的童年。
有一样的常德。
小编再次收集整理了常德的这组老照片,应该能满足50-90后常德土著人的胃口,看着看着,小编感觉自己回到了童年时代。
40、50、60后常德土著人的记忆 沅水一桥通车时的情境

抗战年代的常德航拍图
 七八十年代被淹的大河街

1986年,青年路渡口完成最后一班汽车轮渡

1959年原大西街 现上南门至兴街口一带(现至步行街一带)
 位于人民中路北侧的旧城区

下南门过去,下南门是常德城最繁华的码头,百舸辐辏,商铺林立。许多洋行也在此设店,图为美孚洋行的建筑

20世纪50年代的下南门街道

兴街口位于现武陵大道南端, 20世纪50年代的兴街口

堤街堤街位于大西门至落路口之间 这是堤街的茅草房

堤街的木板房

鸡鹅巷 20世纪50年代的鸡鹅巷。

玛瑙巷 20世纪80年代的玛瑙巷。

光荣路 光荣路50年代的建筑

大高山巷 1959年拍摄的大高山巷

七十年代高山街进口处
 东门口20世纪50年代的东门木板房

常德地区五交化公司仓库

原东门永安街现人民东路交电大厦以东一段1959年拍摄
 人民东路20世纪80年代的人民东路街道

水星楼中日常德会战时

20世纪50年代水星楼附近的街道

七十年代的工人文化宫

工人文化宫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工人文化宫

滨湖影剧院滨湖影剧院的前身叫人民会堂,是常德党政群团社会各界的重要集会场所
常德县剧院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常德县剧院,它的对门是当时常德县委县政府大院,火爆了很长一个时期

广德医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由美国人创办。抗日战争时,这家医院首先检出了日军在常德进行细菌战的鼠疫杆菌

笔架城据传为明末首辅杨嗣昌所修。最早的笔架城

八十年代的鼎城路(现武陵大道)

原梳子巷
 原康家巷现新东街社区旧居
 原四中旧大门处永安巷

沅水大桥施工前

古老的河洑太和观曾是中共湘西特委的成立地

桥南20世纪80年代初桥南最繁华的地方

德山20世纪50年代的德山莲花池

1958年建成投产的常德棉纺厂

孤峰塔1957年拍摄的德山孤峰塔,塔前人们在植树造林

1959年大天干,人民公社社员车水抗旱。
原常德市一中校门

常德会战后破败的常德城
 


70,80后常德土著的记忆
东门
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整个湘西北最繁华的地方 
德山棉纺厂,远处是孤峰塔。

临澧汽车站 感觉小时候坐汽车不是很多,那时候的汽车还是蛮小的 
1986年建成的沅水大桥

1988沅水大桥
 

东门百货大楼

1995年桥南市场开业场景
宏大


下南门
 武陵大道
 步行哪个街
 宏大哪个圆盘了
 北京有大裤衩,我德国三岔路
哪个时候北站还是有天桥的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叫万琦天桥的
 哪个时候坐车去桥南都是要收费
  
常德的名烟名酒
90、00后常德土著的记忆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从小吃着民主街粮店的柴米油盐长大。(为什么要迎合恶俗的商业风气改成特产店这种名字,民主街粮店你在计划经济时代是老大的诶~)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里的粉比一德一好吃多了?(记得第一家开在宏大那里)

虽然他变小了,谁没有在东风照相馆照过相?(以前高山街还有一家海鸥,现在影都没了)

多少文具从这里走进大家的书包?

坚挺至今的PS店,还有几家?(消失的北堤)
 它真的有一百年了吗。
 这样的店子,比好乐连锁、锦和连锁舒服多了是不是?(消失的北堤)
 多少人也是在北堤巷的老桌子学会的桌球?(消失的北堤)
 当年我没有这么好的单车,可这里还是当年的价格。(消失的北堤)
 这条街历史很长,这条路真的很短。
 多少人是在这个院子里长大的。朗州路120号,老市政府。很有感的机关大院。
 有多少人知道,这里曾经也是一个很有感觉的机关大院,几年之内拆得无影无踪。
 滨湖公园后门口的桌球台越来越少了。(消失的北堤)
 朗州路是常德最好看的一条路。两边种满梧桐。
 消失的北堤。
 老板是四川人,记得我读小学时他就开始在这卖烧饼。(消失的北堤)
 虽然只去过一次,还是5年前。坚挺至今,可见味道过硬。(消失的北堤)
 消失的北堤
 当年被罗氏的老板黑了多少零用钱。男同学都知道的。(消失的北堤)
 消失的北堤。亮点是穿绷子,我家已经没有绷子床了。
 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更喜欢老校门。对着一中,靠近北堤巷口。
 在这个站等了三年14路。多少人跟我一样,几乎去过站牌上每趟车的每个站。
 夫子书屋从我小学就有了。我在这里租过漫画。
偶然路过,这六个字居然还在。
 曾经神秘的富豪大宅竟成了恶俗的英语培训学校。让人跌破眼镜。
记得小学上下学经过这里,主人养了两条大狼狗,很凶。
 我们每个人的学籍,都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
 大多数人的第一台电脑,是不是来自这里。
 你在这里配过钥匙吗?小学就有了,门面顶上有个大锁。
 多少人跟我一样,这么多年还是改不过口,叫它万琦天桥?(陈万琦是不是要释放了)
 小学的时候,排队走路去这里体检,还记得吗?
 多少人跟我一样,从这里来的常德。
 常德人是有多爱打牌?
 赌博的精神,穿越过:男女老少、麻将跑胡、室内室外、白天黑夜、严寒酷暑。
 高山街卖鱼卖鸟卖小动物的店子,只剩2家了。当年谁没有在这里买过金鱼?!
 多少人知道(鸿正铭苑)这里曾经是机关幼儿园,进门有假山的小池塘。
 小时候,真没少跑这家医院。以前进门左边是门诊部,儿科在二楼。
 虽然没读高山街小学,但还是在这里吃了无数次早饭。
 以前有人跟我说,这个小学很有香港小学的味道。周围地价,寸土寸金,小而精致。
 你小时候有没有吃过这样推着卖的水豆腐? 好想叫住他买一碗,又怕不是曾经的味道。
 常德人都知道,多的是比北堤麻辣肉更地道的麻辣肉。
 这是不是常德最后一座筒子楼。(消失的北堤巷)
 希望快门声没有吓走他的鱼儿。(茉莉村小公园)
每次回去,万琦天桥上,同一地点,同一角度,同一时间,在这里拍一张。
也许积累了很多张,就是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