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IM在国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典型应用(上)

 碧野田间牛得草 2016-07-14

引言

在过去的20多年中,CAD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使建筑师、 工程师们甩掉图板,从传统的手工绘图、设计和计算中解放出 来,可以说是工程设计领域的第一次数字革命。而现在,建筑 信息模型(BIM)的出现将引发整个工程建设领域的第二次数字 革命。BIM不仅带来现有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它也间接影响 了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并将更长远地影响人们思维模式 的转变。

BIM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在计算机中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 维模型,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 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 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例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

借助这个富含建筑工程 信息的三维模型,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 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 的平台。结合更多的相关数字化技术,BIM模型中包含的工程信 息还可以被用于模拟建筑物在真实世界中的状态和变化,使得 建筑物在建成之前,相关利益方就能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做 出完整的分析和评估。

随着BIM在国内逐渐被认可与应用, 特别是近年来在国 内工程建造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BIM已经在国内一些大型 工程项目中得到积极应用, 涌现出很多成功案例。 美国b Sa
(building SMART alliance)曾经对目前美国工程建设行业领 域的BIM应用情况做过详细调查,并总结出目前美国市场上BIM 的25种不同应用并加以分析研究,用于指导工程项目在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BIM应用。

国内目前还缺少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 究,不过我们依然可以借鉴美国bSa对BIM应用的分类框架,结 合目前国内BIM技术的发展现状、市场对BIM应用的接受程度以 及国内工程建设行业的特点,对中国建筑市场BIM的典型应用进 行归纳和分类(图1)。
图1

由于中美建筑市场的差异以及本土主流BIM软件的欠缺, 国内BIM应用在行业跨度和深度上都和美国有一定距离,不过大 的应用方向是一致的。

以下为笔者整理出来的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典型的BIM应用,一共有20个,希望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BIM的20种典型应用

1
 BIM模型维护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和维护BIM模型,实质是使用BIM平 台汇总各项目团队所有的建筑工程信息,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 岛,并且将得到的信息结合三维模型进行整理和储存,以备项 目全过程中项目各相关利益方随时共享。

由于BIM的用途决定了BIM模型细节的精度,同时仅靠一个 BIM工具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目前业内主要采用“分 布式”BIM模型的方法,建立符合工程项目现有条件和使用用 途的BIM模型。

这些模型根据需要可能包括:设计模型、施工模 型、进度模型、成本模型、制造模型、操作模型等。BIM“分布 式”模型还体现在BIM模型往往由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 者运营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范围单独建立,最后通过统一的标准 合成。

这将增加对BIM建模标准、版本管理、数据安全的管理难 度,所以有时候业主也会委托独立的BIM服务商统一规划、维护 和管理整个工程项目的BIM应用,以确保BIM模型信息的准确、 时效和安全。

2
场地分析
场地分析是研究影响建筑物定位的主要因素, 是确定建 筑物的空间方位和外观、 建立建筑物与周围景观的联系的过 程。在规划阶段,场地的地貌、植被、气候条件都是影响设计 决策的重要因素,往往需要通过场地分析来对景观规划、环境现状、 施工配套及建成后交通流量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及分析。

传统的场地分析存在诸如定量分析不足、主观因素过 重、无法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等弊端,通过BI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对场地及 拟建的建筑物空间数据进行建模,通过BIM及GIS软件的强大 功能,迅速得出令人信服的分析结果,帮助项目在规划阶段评 估场地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从而做出新建项目最理想的场地规 划、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建筑布局等关键决策。

3
建筑策划
建筑策划是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后, 根据定量分析得出 设计依据的过程。相对于根据经验确定设计内容及依据(设计 任务书)的传统方法,建筑策划利用对建设目标所处社会环境 及相关因素的逻辑数理分析,研究项目任务书对设计的合理导 向,制定和论证建筑设计依据,科学地确定设计的内容,并寻 找达到这一目标的科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运用建 筑学的原理,借鉴过去的经验和遵守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以实 态调查为基础,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目标进行研究。

BIM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在建筑规划阶段,通过对空间进行 分析来理解复杂空间的标准和法规,从而节省时间,提供对团 队更多增值活动的可能。特别是在客户讨论需求、选择以及分 析最佳方案时,能借助BIM及相关分析数据,做出关键性的决 定。BIM在建筑策划阶段的应用成果还会帮助建筑师在建筑设 计阶段随时查看初步设计是否符合业主的要求,是否满足建筑 策划阶段得到的设计依据,通过BIM连贯的信息传递或追溯,大 大减少以后详图设计阶段发现不合格需要修改设计的巨大浪费(图2)。
图2
4
方案论证
在方案论证阶段,项目投资方可以使用BIM来评估设计方 案的布局、视野、照明、安全、人体工程学、声学、纹理、色 彩及规范的遵守情况。BIM甚至可以做到建筑局部的细节推敲, 迅速分析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需要应对的问题。方案论证阶段还 可以借助BIM提供方便的、低成本的不同解决方案供项目投资方 进行选择,通过数据对比和模拟分析,找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 缺点,帮助项目投资方迅速评估建筑投资方案的成本和时间。

对设计师来说,通过BIM来评估所设计的空间,可以获得 较高的互动效应,以便从使用者和业主处获得积极的反馈。设 计的实时修改往往基于最终用户的反馈,在BIM平台下,项目各 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比较容易得到直观的展现并迅速达成共识, 相应的需要决策的时间也会比以往减少(图3)
图3

5
可视化设计
3Dmax、Sketchup这些三维可视化设计软件的出现有力地 弥补了业主及最终用户因缺乏对传统建筑图纸的理解能力而造 成的和设计师之间的交流鸿沟,但由于这些软件设计理念和功 能上的局限,使得这样的三维可视化展现不论用于前期方案推 敲还是用于阶段性的效果图展现,与真正的设计方案之间都存 在相当大的差距。

对于设计师而言,除了用于前期推敲和阶段展现,大量的 设计工作还是要基于传统CAD平台, 使用平、 立、 剖等三视 图的方式表达和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这种由于工具原因造成 的信息割裂,在遇到项目复杂、工期紧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 错。BIM的出现使得设计师不仅拥有了三维可视化的设计工具, 所见即所得,更重要的是通过工具的提升,使设计师能使用三 维的思考方式来完成建筑设计(图4),同时也使业主及最终用 户真正摆脱了技术壁垒的限制,随时知道自己的投资能获得什么。
图4

6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设计方式,它可以使分布在不 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通过网络的协同展开设计工 作。协同设计是在建筑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建筑的传统设计 方式必须得到改变的背景下出现的,也是数字化建筑设计技术 与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现有的协同设计主要是基于CAD平台,并不能充分实现专 业间的信息交流,这是因为CAD的通用文件格式仅仅是对图形 的描述,无法加载附加信息,导致专业间的数据不具有关联性。 BIM的出现使协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BIM技术为协同 设计提供底层支撑,大幅提升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借助BIM的 技术优势,协同的范畴也从单纯的设计阶段扩展到建筑全生命周 期,需要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的集体参与,因此具备 了更广泛的意义,从而带来综合效益的大幅提升(图5)。
图5
7
性能化分析
利用计算机进行建筑物理性能化分析始于20世纪60年代甚 至更早,早已形成成熟的理论支持,开发出丰富的工具软件。 但是在CAD时代,无论什么样的分析软件都必须通过手工的方 式输入相关数据才能开展分析计算,而操作和使用这些软件不 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才能完成,同时由于设计方案的 调整,造成原本就耗时耗力的数据录入工作需要经常性的重复 录入或者校核,导致包括建筑能量分析在内的建筑物理性能化 分析通常被安排在设计的最终阶段,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工作, 使建筑设计与性能化分析计算之间严重脱节。

利用BIM技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 已经包含了大量的设计信息(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 等),只要将模型导入相关的性能化分析软件,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图6),原本需要专业人士花费大量时间输入大量专业数据的过程,如今可以自动完成,这大大降低了性能化 分析的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同时也使设计公司能够为业主 提供更专业的技能和服务。
图6

8
工程量统计
在CAD时代,由于CAD无法存储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计算工 程项目构件的必要信息,所以需要依靠人工根据图纸或者CAD 文件进行测量和统计,或者使用专门的造价计算软件根据图纸 或者CAD文件重新进行建模后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统计。前者不 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而且比较容易出现手工计算带来的差 错,而后者同样需要不断地根据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及时更新模 型,如果滞后,得到的工程量统计数据也往往失效了。

而BIM是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造 价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 借助这些信息, 计算机可以快速 对各种构件进行统计分析,大大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和潜在 错误,非常容易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的完全一致。通过 BIM获得的准确的工程量统计可以用于前期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估 算、在业主预算范围内不同设计方案的探索或者不同设计方案 建造成本的比较,以及施工开始前的工程量预算和施工完成后 的工程量决算(图7)。

图7

9
管线综合
随着建筑物规模和使用功能复杂程度的增加,无论设计企 业还是施工企业甚至是业主对机电管线综合的要求愈加强烈。 在CAD时代, 设计企业主要由建筑或者机电专业牵头, 将所 有图纸打印成硫酸图,然后各专业将图纸叠在一起进行管线综 合,由于二维图纸的信息缺失以及缺失直观的交流平台,导致 管线综合成为建筑施工前让业主最不放心的技术环节。利用BIM 技术,通过搭建各专业的BIM模型,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的三维环 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图9)。
图9
这不仅能及时排除项目施工环 节中可以遇到的碰撞冲突,显著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 更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由于施工协调造成 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10
施工进度模拟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 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施工项目管理变得极为复杂。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经常用于表示进度计划的甘特图,由 于专业性强,可视化程度低,无法清晰描述施工进度以及各种 复杂关系,难以准确表达工程施工的动态变化过程。

通过将BIM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 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 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图10)。
图10
4D施工模拟技术可 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 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 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 成本、提高质量。

此外借助4D模型,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 中将获得竞标优势,BIM可以协助评标专家从4D模型中很快了 解投标单位对投标项目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 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 实力作出有效评估。


本文作者:过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