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易博客欢迎您

 红日春风 2016-07-15

病案分析一
汗牛塞屋 2010-08-13 09:27

近日读书,在书上看到一则病案,抄录如下:

某女,教师,50余岁。病发春日,感受风寒发病,症见发热(体温39.5°C),恶寒,头痛,肢节酸痛,口干,微苦,舌质淡红苔白,脉浮。

辩证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方用九味羌活汤。服药1剂,热退,恶寒除,肢节疼缓解。但患者出现两目胀痛难忍,以头顶墙,口干苦,脉弦。遂以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1剂症平。

 

我对病案的理解: 首先病案中所述“感受风寒发病”,我认为不妥。从症状上看:发热、头痛、肢节酸痛、脉浮都说明了有外邪—风邪,而湿邪的指征无。另外恶寒也不是“风寒”的唯一指征,此处恶寒说明风邪闭表。发热超过39度就会恶寒,超过40度的发烧就会出现“手脚发冷的寒象”(这是中医热极则寒的理论根据)。另外春季发热不要忽视温病的可能性,有了此点想法就要从温病的指征上问诊和望诊。对我而言,我首先会确认为春温,因为除了上面我阐述的患者有感受风邪的指证外,患者出现口干。口干说明在发热的情况下津液已伤,津液不足。口微苦说明肝胆已有热象。所以处方应以清热祛风为治疗之法,春季属木,与肝气同属,所以此处清热须当用桑叶、菊花、夏枯草、黄芩之属。由于病案中没有提到纳便,所以处方受到影响,我如下处方:荆芥5 防风5 葛根20 芦根20 黄芩3 桑叶10 黄菊花3 夏枯草10 川芎5  柴胡10 甘草5 薄荷引

我认为病机是春温而不是外感风寒湿邪。所以病案中虽为患者解表,但因方中羌活、苍术、细辛、川芎、白芷过于辛热,使肝经热邪更甚,导致患者出现“两目胀痛难忍”。二诊时使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清泻肝阳”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和补救。

推荐(0) | 引用(0) | 阅读(688) | 评论(4) | 举报

下篇:病案分析二
上篇:在中医路上,感谢身边每一位有缘之人

最近读者:
重生 jyglyl1111 醫易 虚灵 yyh1216 a13877416988 yuanshuai20063048 caohuangshuinuan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

  • wooood:我认为这应该是 太阳少阳合病。
    [2013-07-21 16:42]
  • a15630211970:从患者服药后热退,恶寒除,肢节疼缓解来看,辩风寒应当是对的。
    [2012-06-14 13:11]
  • 中医剑客:

    你分析的很对,这就是一个温病.


    [2010-08-15 23:06]
  • 汗牛塞屋 回复 中医剑客:

    谢谢


    [2010-08-19 14: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