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花自飞去 寒柳独绝立

 西园倦客 2016-07-15

 【杨花自飞去 寒柳独绝立——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赏析】 (原创评论) -  西园倦客 - 西園倦客的博客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
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
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
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
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绦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
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

我久久了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
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
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
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
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
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
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
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
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
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柳如是是个奇女子。 
  从古至今,才女子不少,烈女子不少,骨性女子不少,而集三者于一身的,当属柳如是。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名妓,浙江嘉兴人。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秦淮八艳中的董小宛或许更具撩人姿色,李香君或许更具贞烈情操,陈圆圆或许更具传奇色彩。但我独爱柳如是的故事,在时光的磨洗中上下浮沉,像是一个苍凉但魅惑的手势,闪动着致命的迷人的色泽。她绝不是那种可以在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中拿来怀念的女子,这样的女子是值得敬畏的。光阴没有抛弃她,也许她早已幻化成为光阴本身,永恒的也是瞬间的凝固在那里。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见如是同知己,料如是见我应如是…… 
  柳如是被誉为“秦淮八艳之首”,她容貌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能,10岁开始青楼生涯,14时被年逾花甲的退朝宰相强娶为妾,柳如是得到专宠,令得宰相家的妻妾们敌意大涨,大骂柳如是淫荡,然而柳如是可不是好欺负的人呢,性格刚烈的她还口相骂,直到骂得众人都目瞪口呆为止。而宰相怕事情闹大,迫于颜面,又将她卖给青楼。 
  柳如是心高气傲,一般人根本不看在眼里,她喜欢有才学、有胆识、有正义感的人,但感情上屡屡不得志。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年过半百的大官僚钱谦益,柳如是问钱谦益:“你爱我什么呢”,钱说:“我爱你黑头发,白皙的脸庞,那,你爱我什么呢?”柳如是笑答:“爱你白头发,黑脸庞”。 
  后来,明朝将灭,清兵兵临城下的时候,柳如是动员钱谦益投池殉国,钱沉思,探了探水说:“水太冷了,不能下去”,柳如是奋起要跳下,钱谦益好不容易才拦住,之后,钱谦益去北京给清朝当官,柳如是留在南京不肯去。最后,当钱谦益过世,乡人来抢夺钱氏物业的时候,烈女柳如是自尽表示抗争。香消玉陨。钱谦益降清后,曾一度南归“养病”。钱、柳两人一起来到苏州,对清廷的江南巡抚土国宝进行了礼节性的拜会。在土国宝的安排下,钱谦益和柳如是在苏州拙政园住了下来。这一次,两人又一次乘船沿山塘河而上,同游了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就在虎丘,他们在生公石上读到了一首辛辣的讥讽诗: 
  入洛纷纷兴太浓,莼鲈此日又相逢。黑头早已羞江总,青史何曾用蔡邕。 
  昔去幸宽沉白马,今归应愧卖卢龙。最怜攀折章台柳,憔悴西风问阿侬。 
     《金明池-咏寒柳》大致写于崇祯十二、三年(即1693、1640年),此时柳如是已与陈子龙分手五年之久,距与钱谦益正式结合只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1641年左右),可谓其过去情感的总结之作。这是一首咏物词,而作者寓人于物,借物以抒发其人生的感喟。在词题中,词人以“寒”字来修饰柳,便为全词定下了一个哀婉凄楚。 词作处处写柳,却实是处处写自己,柳与己的叠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达到水乳交融的“不隔”之境。而词间透出的自尊、独立、平等的人格。上阕,“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一个“寒”字,开篇点明了时令和环境,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寒潮袭来,日光无情的,稀稀落落的照射下来,而这,就是萧瑟的南浦啊。在这样的送别之地,又逢“寒潮”,又使人不禁深感悲凉。“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瑟瑟的秋风将光秃秃的柳条吹起,虽然如同春风来时那样摇曳,却没了那时满树的柳絮。既是“霜条”,又是“孤影”,是多么的落寞与哀怨。此时,她想到了年轻的时候,王孙、骚客,不都是爱慕自己的容颜,仰慕自己的才学吗,是如何的风光与欢愉。还有自己的曾经深爱着的陈子龙,从相识,到相恋,再到相依,就像是春风和柳一样的深情。“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到了黄昏,斜阳残照,平添了烟雾迷蒙。见到了匆匆的行客,即便是只有残存的柳条,也特地为君舞一曲。“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一种分别凄凉,十分如今憔悴,即使是还有燕台那些提携玉龙的拜将风存,不仅没有冲淡哀愁,反而反衬了此时的郁抑。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想一想曾经的那些欢声笑语,怎么会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暗伤如许”。也许,正是因为当初的纵情与深情,所以在如今的离别之后才会更加的令人伤情。 当时的春日风光,此时的秋日冷雨,暖和冷、聚与散,终究是令人黯然神伤。“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即便是有画舫行乐,又如何呢?自己是冷冷清清,水和云却是依然如故,物是人非罢了。“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著重帘,眉儿愁苦。”想想以前,在那分别的时候,两人隔着重重帘,却无法护得这感情的周全。“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也许,在梦中,才可以与君低语。此处暗含有盼望相见的意思。这句,既是说寒柳有与梅相约在冬的风骨,又暗含作者的美好希冀:或许在将来,能够再次相见吧。可见, “柳”这一意象,早已经在中国文人心中埋下了根,它反反复复出现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其原始而恒定的意义就是离别,伤春。维柯在《新科学》一书中写道:“起初,比喻格都是由这种诗的逻辑派生的,其中最有光彩的,因而也是最必要,最常见的一种,就是隐喻格……。最初的诗人都是按照诗的形而上学,把有生命的事物的生命移交给无生命的物体,使它们具有人的功能,例如感觉和情欲,这样,他们就用这些物体造就了神话故事,每一个用这样的方式形成的隐喻格,都是一个具体而微的神话故事。” 柳如是的诗词中,“杨柳”是一个常见的诗歌意象:
杨柳·其一
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杨柳·其二
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杨花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不难看到,柳如是笔下的杨柳已经是诗人人格的化身,是诗化了的诗人个体形象。她临风绝立,超凡脱俗。缠绵悱恻,摇曳多姿。诗人和柳物我合一,在精神层面上浑然一体,如同陶渊明和菊一样,被赋予人格化的情绪。缠绵的“柳”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广阔的创作题材。早在2500年前,《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的记载。西汉枚乘《忘忧馆柳赋》是第一篇柳赋。魏晋六朝时期出现的以柳为题材的咏柳诗中,梁简文帝《折杨柳》是第一篇咏柳诗。这一时期,入诗的柳多半带有惜别、伤感的意义。如:曹丕咏柳,在《柳赋》序中写到:“是时余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左右仆御已多亡,感物伤怀,乃作斯赋。”而汉赋7篇柳赋中,诗人多借柳抒发个人的伤感思绪,部分也涉及惜别之意。但随着隋炀帝下令开通济渠,在堤岸上多种垂柳,并御赐垂柳和他同姓,名为“杨柳”后,柳被广泛种植。白居易以隋堤为题作诗为证:“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五百里。”也正是如此,柳树被关注程度及文化内涵大大超于前人,风格也由低沉的格调变得丰富多彩,清新明快。隋唐至明清以唐诗写柳最多:“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与此同时,不带柳字的咏柳诗,也出现得相当频繁。唐人郑谷的《柳》:“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缕惹东风。”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处新意:“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寄郎船。”诗中女主人公愿将绵绵不尽的柳丝缠住心上人的船,永不分离。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