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草![]() 半常绿小灌木,高达1米,全株光滑无毛。多分枝,小枝对生,圆柱形,红褐色。叶片有透明腺点,长椭圆形,长4—9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钝尖,全缘,基部渐狭稍抱茎,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中脉显著,在背面稍凸起。圆形,花柱和萼片宿存。花果期6—8月。 多生于坡地、路边杂草丛中。 形态特征元宝草,半常绿小灌木,高达1米,全株光滑无毛。多分枝,小枝对生,圆柱形,红褐色。叶片有透明腺点,长椭圆形,长4—9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钝尖,全缘,基部渐狭稍抱茎,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中脉显著,在背面稍凸起。花顶生,单生或成聚伞花序,直径3—5厘米;小苞片披针形;萼片5,卵状椭圆形,顶端微钝;花瓣5,宽倒卵形;雄蕊花丝基部合生成5束,长约2厘米;花柱细长,顶端5裂。蒴果卵 圆形,花柱和萼片宿存。花果期6—8月。 生长环境:多生于坡地、路边杂草丛中。 我国南北各省都有分布;本省庭园有栽培。果和根供药用;果能治肺病、百日咳;根能祛风湿,止咳,治腰痛。 植物栽培药用价值【别名】合掌草、上天梯、叫子草、帆船草、对经草、叶抱枝、对月草、对月莲、大叶对口莲、穿心草 【来源】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元宝草HypericumsampsoniiHance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5~1米。须根纤细而短。茎圆柱形,有分枝,通体光滑无毛。单叶交互对生,二叶基部完全合生一体似船形,而茎贯穿中间,叶片长椭圆形状披针形。秋季茎顶抽聚伞花序,花梗纤细,花瓣5,卵形,黄色。蒴果卵形,具黄褐色腺体。种子细小。 【性味归经】辛、苦,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凉血止血。用于小儿高热,痢疾,肠炎,吐血,衄血,月经不调,白带;外用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乳腺炎,烧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折叠 编辑本段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光滑无毛。茎直立,分枝,圆柱形;叶对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约3~6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钝圆,全缘,两叶基部连合为一体,而茎贯穿其中,上面绿色带紫红色,下面灰绿色,密生黑色腺点。聚伞花序顶生,花小,黄色;萼片5,椭圆形,不等大,有黑点;花瓣5,广倒卵形,几与萼等长;雄蕊3束,子房3室,花柱3个。蒴果卵圆形,3室,长约7毫米,具赤褐色腺点。花期6~7月。 生境分布药材鉴定干燥全草常碎断。根长约3~7厘米,支根细小,呈棕黄色。茎圆形,光滑,外表棕黄色,粗约2~5毫米,节微突起,基部节较密,顶端节渐稀,并有细小分枝,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呈茶褐色,叶背以扩大镜观察,有黑色的圆形腺点。叶基部两两相连,呈元宝状。较老的茎梗顶端有黄色小花。果实细小。以干燥、色泽棕黄、有叶片者为佳。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根细圆柱形,稍弯曲,长3-7cm,支根细小;表面淡棕色。茎圆柱形,直径2-5mm,长30-80cm;表面光滑,棕红色或黄棕色;质坚梗,断面中空。叶对生,两叶基部合生为一体,茎贯穿于中间;叶多皱缩,展平后叶片长椭圆形,上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下表面灰白色,有众多黑色腺点。聚伞花序顶生,花小,黄色。蒴果卵圆形,红棕色。种子细小,多数。气微,味淡。以叶多,带花、果者为佳。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细胞5-6列,外侧2列细胞含叶绿体;内皮层明显。韧皮部窄;木质部宽,由导管及木纤维组成;射线宽1列细胞。髓中空。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叶片横切面观:在海绵组织中可见圆形的分泌腔,直径60-122μm,表面观分泌腔不清晰。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回流提取5h,滤过,滤液浓缩近干,加入聚酰胺粉1g拌和后,干燥,移置于装有1.5g聚酰胺的小柱中,用氯仿洗涤以除去杂质,然后用甲醇洗脱,洗脱液浓缩至5ml,供下述试验:(1)取上述提取液1ml,加镁粉少量及浓盐酸数滴,在水浴上加热,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橘红色。(检查黄酮) (2)取上述提取液2ml,加入10%氯化钙溶液及浓氨水各1滴,产生大量土黄色沉淀。(检查黄酮) 性状干燥全草常碎断。根长约3~7厘米,支根细小,呈棕黄色。茎圆形,光滑,外表棕黄色,粗约2~5毫米;节微突起,基部节较密,顶端节渐稀,并有细小分枝,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呈茶褐色,叶背以扩大镜观察,有黑色的圆形腺点。叶基部两两相连,呈元宝状。较老的茎梗顶端有黄色小花。果实细小。以干燥、色泽棕黄、有叶片者为佳。 性味 苦辛,凉。 ①《本草从新》:辛,寒。 ②《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平,无毒。 ③《湖南药物志》:苦,寒,有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跌扑闪挫,痈肿疮毒。 ①《本草从新》:补阴。治吐血,衄血。 ②《百草镜》:治跌扑闪腰挫疼,痈毒。 ③《简易草药》:治痧症。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乳痈。 ⑤《草木便方》:止血,定痛,利便,通经,下乳,催生。 ⑥《分类草药性》:治痒子;去瘀血,生新血。治月经不调。 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冷宫黑经;又镇咳,止盗汗。 ⑧《湖南药物志》:治疮疖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注意】 ①《四川中药志》:无瘀滞者忌服,孕妇慎用。 ②《泉州本草》:多服破气,令人下利。 【附方】 ①治阴虚咳嗽:元宝草一至二两,红枣七至十四枚。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②治咳嗽出血:鲜元宝草二两(干者一两),与猪肉炖服,连服五至七次。(《泉州本草》) ③治慢性咽喉炎,音哑:元宝草、光叶水苏、苦蘵各一两,筋骨草、玄参各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月经不调:月月开、益母草、对月草各一两,干酒一杯,加水煎,分三次服。(《重庆草药》) ⑤治赤白下痢,里急后重:元宝草煎汁冲蜂蜜服。(《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乳痈:元宝草五钱。酒、水各半煎,分二次服。(《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跌打扭伤肿痛:鲜元宝草根五钱,酒、水各半煎服;另用元宝草叶,加酒酿糟同捣匀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⑧治蛇咬伤、指疡:鲜元宝草捣罨患处。(《浙江民间草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