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古代巨石搬运之谜 ?

 pgl147258 2016-07-15

长期以来,现代人对古代人在没有任何大型工程机械的帮助下搬运巨大石块一直迷惑不解,觉得不可思议。如今,一些巨石搬运之谜终于被解开了。

搬运重物技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期的文明古国大多有搬运数十吨巨石兴建宫殿或宗教建筑的记载,甚至在现代社会,一些现代搬运手段无法承受的重物也需要借助古人的搬运智慧。

搬运重物最为“出名”的古埃及,在公元前2400年就曾运用圆木来兴建金字塔,即工匠们在路面上铺圆木,让巨石在圆木上滚动前进,从而筑成历史上不朽的奇观。公元前700年的亚述帝国,也曾运用滚动方式来运输重物。由此可知,在古文明时期,人类已经意识到滚动搬运比滑动搬运更为省时省力。在这一点上,古代的中国人似乎走得更远,根据古文献及考古研究发现,中国在公元前1500年便出现了车轮,至春秋战国时期,结构精巧、装饰精美的车轮已广泛应用于负重、出行、战争之中。

古埃及滑橇下铺设潮湿沙子

科学家对于古埃及人如何搬运巨大石块建造金字塔迷惑不解,现在他们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这秘密就藏在小小的潮湿砂砾间。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人员称,为了建造金字塔,古埃及人必须在沙漠上搬运巨大石块和大型雕像。科学家复制了当时古人的技术,发现潮湿的沙子才是搬运巨石的关键因素。实验证实沙子中适当的潮湿度可提供滑橇所需的牵引力,为了测试这一理论,物理学家建造了一个实验室版的埃及滑橇。

实验显示,滑橇移动所需牵引力与沙子硬度成反比,潮湿沙子的硬度是干燥沙子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潮湿沙子铺设在滑橇前所需的牵引力较小,也就更容易移动滑橇上的重物。同时,铺设的沙层数量适当,就不会在滑橇前产生沙子堆积。

故宫冰面泼热水移动石块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晓了建造北京故宫的巨石是如何搬运70公里的。15世纪,中国明代工人在冬季冰面上搬运巨石,并在冰面上倾倒热水形成液态水,从而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有效地实现了巨石搬运。

北京故宫使用的巨石据说多达数万块,其中最大一块是摆放在保和殿后面的、上面雕有九条游龙的重约300吨的大石雕。明代的文献记载表明,车辆和旱船在建造紫禁城运输大石过程中都曾被使用过。不过直到16世纪末的车辆只能运输最重约95吨的东西,所以百吨以上的巨石是如何搬运70公里的?

最新研究认为,工人在人造路径上每隔500米挖掘小型水井,便于冬季抽取井水倾倒在冰面上。600年前中国北京的冬季气温较低,足以在道路上结成冰,但是寒冰并不能成为良好润滑层,在冰层上倾倒足够的热水,才能帮助工人更容易在道路上滑动雪橇。

别小看这层“水膜”,它的作用相当于润滑剂,使得旱船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骤然减小。实验表明,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动摩擦系数仅0.03,而普通冰面是0.22。工程师计算显示,在不使用热水的冰面上,一块重123吨、9.3米长的巨石需要338人拉动,但是使用热水润滑冰面道路,仅需要46人便能将同样重量的巨石移动。

北京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专家认为,工人在人造路径上每隔500米挖掘小型水井,便于冬季抽取井水倾倒在冰面上,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工程师评估称,移动巨石将产生大量的摩擦力,中国明代工人还利用了不同的搬运方法,其中包括使用滚木,工人曾利用该方法移动大量原石制造古代石碑。但是他们计算显示,在冰面上滑动巨石,并倾倒水起到润滑,是最有效的搬运方法。

英国用柳篮包裹巨石

在英国伦敦西南100多千米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一些巍峨巨石呈环形屹立在绿色的旷野间,这就是英伦三岛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巨石阵。巨石阵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

巨石的搬运工作是一个“千古之谜”,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这些大青石小的有5吨重,大的重达50吨,没有大型工程机械的古人搬运起来非常不容易。其次,巨石阵和大青石产地的陆地行程在40公里以上,当时的人们又是如何在陆地上运输这些巨石的呢?

前英国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加里和另外一名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古人搬运巨石的方法其实就是把巨石放进巨型柳篮里,然后通过滚动柳篮把巨石运达目的地。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柳篮滚动法”。这种柳篮用柳条和桤木编织而成,体积大于巨石。加里推测,每一个柳篮裹着的巨石需要4到5个人来推动前进。加里指出,在那个时代,柳条到处都有,这也使其被用于运输巨石成为了可能。由于巨石的形状不规则,其与柳篮的空间用柳条填充,可以保证其在滚动过程中更平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