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抚摸小宠物的画面,想起来就温馨啊,可现实是…… 先来看看 Parents的调查: * 10%——好消息,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宝宝曾有过被小动物咬伤的经历。可见,爸爸妈妈对宝宝的防护还是很到位的嘛! * 43%——你知道吗?43%的宝宝竟是在6~12个月这个阶段被小动物咬伤的。别以为宝宝还不会到处乱走就可以掉以轻心,小宠物可是会自己找上门来的。此外,在1~3岁这个阶段被宠物咬伤的宝宝也占到了30%呢! * 70%——别人的宠物和自家的宠物,谁更危险?70%的咬伤事件发生在户外,可见流浪猫狗或是陌生人的宠物危险性更大。但自家的宠物就绝对安全吗?不一定,调查中15%的“流血事件”可是在家中发生的哦! * 宝宝通常会被什么宠物咬伤呢? 有过犯罪记录的黑名单里除了最容易被想到的猫、狗外,荷兰猪、小松鼠、小乌龟等也名列其中。可见不管宠物外表多柔弱,你也决不能对它放松警惕。 预防宠物咬伤,需要妈妈从小教会宝宝和宠物的相处之道。以下7个行为最容易惹恼宠物,成为宝宝被动物咬伤的导火索,大家一定要警惕,不要让小朋友铤而走险哦! * 超级热情地拥抱陌生宠物。告诉宝宝,宠物和小朋友一样也会害羞,对于初次见到的人,往往会很防备。在宠物还没有搞清楚,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之前,最好不要对他动手动脚。 * 粗暴地拒绝宠物的“示好”。教会宝宝识别宠物的“示好”行为,并告诉他正确的回应方法。例如:告诉宝宝,当狗狗趴在你的鞋上轻轻嗅你身上的气味时,说明狗狗想要和你交朋友。你应该保持身体正直,慢慢伸出手,轻轻触摸小狗狗。而不是用脚踢开它或疯狂地跑开。 * 逗弄发怒的宠物。宠物发怒的时候往往攻击性最强,因此学会识别宠物发怒的信号是宝宝做到自我保护的关键。告诉宝宝,当发现宠物身体弓起,竖起身上的毛,并发出与平时不一样的叫声时,就不要靠近它,要离它越远越好。平时在家,最好让宝宝通过电脑或碟片形象地了解宠物发怒时的表现。 * 打扰“忙着”的宠物。让宝宝明白,就像自己睡觉和看动画片时不喜欢被打扰一样,宠物也有不希望别人打扰的时候。比如:生病的时候、睡觉的时候、专心吃东西的时候…… * 摸耳朵,拽尾巴。下次,在宝宝为了被邻居老奶奶“强暴亲吻”而不开心的时候,不妨不失时机地告诉他,就像你不喜欢随便被陌生人亲吻一样,宠物也不喜欢别人用“拽尾巴、摸耳朵”这种方式表达友好。 * 和宠物对视。宠物是不喜欢目光交流的,当它定睛注视着你的眼睛的时候,往往是将要发起进攻的信号。因此,告诉宝宝当狗狗和你对视时,别犹豫,迅速回到家人身边寻求保护! * 在陌生宠物身边捡东西。皮球滚到了一只不认识的狗狗身边,怎么办?告诉宝宝,最好求助于妈妈或狗狗的主人,千万不要贸然自己去捡。因为宠物对陌生人往往比较提防,当陌生人靠近它时,它会以为你要伤害它,而向你发起进攻。 * 冲洗:用自来水、干净的清水或生理盐水给宝宝冲洗伤口。如果宝宝被狗咬伤,最好同时用20%的肥皂水冲洗伤口或者直接用肥皂清洗伤口。 * 止血:如果伤口流血不多,可不用止血。如果伤口较深,流血较多,则最好用洁净的纱布或手帕覆盖在伤口上,压住伤口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 去医院:即使伤口不深,也一定要带宝宝到医院,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