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试从《内经》营卫与枢机理论架构现代不寐症候体系

 real寿元调养 2016-07-15

不寐,即现代医学所谓的失眠,是以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点的一类疾病症候,临床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时间深度不足,或寤而不寐,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入寐,重则彻夜不寐,晨起神疲乏力,长期失眠则面带饥色,疲惫不堪,对身心都有极大的损害,部分人群将会引起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不寐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目不暝”、“不得眠”、“卧不安”、“不得卧”等。其认为,不寐病机主要为营卫失和,枢机不利。其治则为疏通营卫,调和阴阳。《内经》中对于不寐的机理描述颇多,本文旨从《内经》理论基础上归纳不寐的病因病机,从营卫及枢机理论角度构建不寐症型,为日后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 营卫失调

《灵枢·卫气行》中提到“房至毕为阳,昂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灵枢·营卫生会》中提出“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气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灵枢·口问》中重复:“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因此,我们可发现《内经》解释寤寐现象,是运用阴阳消长、转化的观点。对于这种具有严格周期性的现象,在人体而言,又是对立统一,相互交替依存的。推动寤寐周期发生作用,便是营卫之气运行的功劳。《灵枢·大惑论》明确指出:“夫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灵枢·营卫生会》也指明:“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可见,卫气行阴行阳,是人体正常寤寐的前提条件。而保证人体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更取决于卫气与营气的调和情况,否则便会出现“昼不精,夜不暝”的状态。万方之祖桂枝汤即为此而设,凡不寐兼见汗出发热、恶寒、鼻鸣、干呕、脉浮弱或浮数等营卫不和症状者,皆可予之。

2. 枢机不利

枢机理论最早由《内经》创立。《素问·阴阳离合论》中提出“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整个人体的一气周流,六经的正常运行,均依赖于少阴、少阳的开阖,即“枢”之功来维系。少阳、少阴是维持气机升降出入的关键,然两者又有分别。张景岳曾言:“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刘渡舟也提出:“少阳主枢,除主表里之枢,也主阴阳之枢”。都揭露少阳主枢具有沟通表里、燮理阴阳的特点。《素问·皮部论》云:“少阴之阴,名曰枢櫺”。少阴枢机得利,可保证阳气正常入阴。不寐之因,可因少阳、少阴枢机不运、表里开阖无度而致阳不入阴。故可通过调节人体枢机运转而使阴阳交合。调和肝脾之祖方四逆散即为此而设。后世医家更在此基础上创制了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一类方剂,对肝脾不调、枢机不利等原因引起的不寐,均有良好的效果。

3. 胃气不和

《素问·逆调论》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 胃脉也, 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饮食不节、饥饱不均,大餐过饱伤胃,劳苦过饥伤脾。脾胃运化失常,内酿痰湿撑胃作胀,上迫于心,难以成寐。《灵枢·邪客》说:“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以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其方旨在开泄中焦痰浊,使阴阳得以交通而成寐。然胃部不适所致不寐,仍需把握病因病机,随症治之,如阳明气分热盛,则用白虎汤类;脾胃虚寒,用理中汤类;伤食胀满,用保和丸类;嗳腐吞酸,用左金丸类等。

4. 脏腑失调

《素问·病能论》:“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灵枢·邪客》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气的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脏腑气机升降协调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五脏六腑各应其气,任何一个脏腑功能失常皆可引起营卫之气运行失其常道以至不寐。《内经》也在书中提出了对于脏腑失调所致不寐的治疗大法。《灵枢·大惑论》:“先其脏腑,诛其小过,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定乃取之。”

4.1心

《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心藏神”,心对人体的睡眠是起到主宰和调节的作用。若心不藏神则神失安宁,继而影响五脏正常运行,则无法正常睡眠。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者,可用朱砂安神丸治之;阴虚内热,神志不安者,可用天王补心丹治之;惊悸发狂,卧起不安者,可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之;心中懊侬,虚烦不眠者,可用栀子豉汤治之。

4.2肝

《素问·刺热》:“肝热病者,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素问·痹论》:“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素问·大奇论》:“肝雍,两胁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肝胆实火,肝经湿热者,可用龙胆泻肝汤治之;肝阳上亢,阴血不足者,可用珍珠母丸治之;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者,可用酸枣仁汤治之;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者,可用吴茱萸汤治之。

4.3脾

《灵枢·经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可知,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可用茵陈五苓散治之;精神恍惚,心烦不寐者,可用甘麦大枣汤治之;中气不足,气虚发热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者,可用三仁汤治之;心脾两虚,血失常道,可用归脾汤治之。另《灵枢·大惑》:“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因脾为后天之本,又与肠胃同属消化,故将此条摘录于此,借以说明体质不同与睡眠的关系。此说尚符合实际情况,肥人嗜睡,瘦者少寐。

4.4胆

《素问·经脉别论》:“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胆腑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胆虚则丧失镇静决断之力,阳气当潜不得潜,卫气当行不得行,气滞则津液化饮化痰,痰饮为患,变化多端,常为惊悸失眠。倘若胆气不舒,终日惕惕,终致胆怯心悸,虚烦不寐,临床上可用温胆汤化裁。

4.5肾

《灵枢·营卫生会》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肾气不仅贯穿人的一身,更贯穿人的一生。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必然引起营卫气血衰弱及枢机不利,可用肾气丸、右归丸一类治疗。《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素问·逆调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阳虚水泛,悸眩瞤惕者,可用真武汤治之;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者,可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交泰丸治之。

5. 跷脉盛衰

《灵枢·寒热病》:“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暝目”。《灵枢·脉度》:“跷脉者,少阴之别……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阴阳跷脉是涉及阴阳二气的重要奇经,两脉交于目内眦,又通于脑及目,故有濡养眼目和司眼睑开阖的作用。其气盛衰与寐寤有直接关系。两跷脉脉气推动营卫之气运行周身,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倘若阴阳跷脉不通,则可用针灸大法“盛者泻之,虚者补之”治之。

讨论与展望

《内经》认为睡眠,即“寐”,与“寤”是人体顺应昼夜的阴阳消长变化而形成的一种自我生理性调节行为,此寤寐交替过程主要是卫气正常出阳入阴、营卫协调运行、枢机运转得利的结果。《黄帝内经》论治“不寐”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不仅为研究不寐的病因病机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为历代医家辨证论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其内容仍稍显零散,今后应更加系统地归纳总结,结合对后世经典的研究,为今后治疗不寐完善理论以期对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系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