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限展开的人生

 瞻平 2016-07-15



方东美先生于一九六九年参加夏威夷大学主办的"东西哲学家会议"时,发表一篇论文,题为"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他在这篇论文中画了一页图表,揭示了一个平凡人"如何"向上提升,抵达神明的超凡领域。

鼓励人们高尚其志,是一回事;说明其理由及动力来源,则是另一回事。方先生的策略是借助于许多伟大的哲人所作的示范,因此行文显得气魄宏大,使人在阅读之后自然心生向往。本文拟依这张图表,扼要说明方先生心中的人生历程。  

此一历程共有九个层次,由低而高,依序是:自然人、活动人、理性人;艺术人、道德人、宗教人;高贵人、神性、不可思议的神明境界。

首先,第一组的三项是自然人、活动人与理性人。这三种表现是与生俱有的条件。人做为"自然人",是万物之一,也须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发挥体质上的特长,求得优越的生存机会。其次,"活动人"特别是指人的创造及制作能力而言,由此改变了大自然的形貌,奠立了文化及文明的基础。"理性人"则进一步凸显了人是万物之灵,因为他有思考能力,除了掌握生活资源,还可开始探讨如何使生命富于意义,进而实践各种高尚的价值。

接着一组的三项是艺术人、道德人与宗教人。在理性的基础上,人很容易察觉自己有审美、向善、成圣的愿望。若无艺术,则人无法须臾摆脱功利实用的考虑,而这种考虑无异于枷锁一般,将带来无穷的压力与忧患。若是不谈道德,则人格高低无从界定,人性的平等与尊严也将如同无源之水,然后人类世界难免回堕到生物竞逐的丛林阶段。那么,再往上的"宗教人"是怎么回事呢?

方先生晚年病重时,是否正式皈依佛教?此事仍有探讨的空间,但是他确实描述自己的生命型态为:"儒家的家庭传统,道家的生命情调,佛家的宗教信仰,以及西方的学术训练。"方先生一生教导哲学课程,从未忽视宗教的重要,但是与其说他信仰某一种宗教,像正式信徒一般的履行教规及仪式,还不如说他所向往的是一种宗教"情操",亦即他相信有一位哲学家的"神",可以使人间一切价值得以圆满实现。此一信仰使人蕲向完美,亦即"成圣"。所谓"成圣",其实正是为剎那生灭的人生找到"真而又真的真实",然后展现出不执着的智慧,表现无私的美德。换言之,若是少了"宗教人"这一层,则任何价值都将局限于相对的、小我的世界中,并且无法跨越痛苦、罪恶、死亡这三大悲剧的门坎。

再向上的一组有:高贵人、神性、不可思议的神明境界。高贵人即是儒家口中的"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君子在人间已臻完美,可以进而展现神性,就是"参赞天地的化育",亦即与神明合作来改善人间。方先生常说:"要做人,就是要成就他的神性。"他所用的是英文语句:To be human is to be divine . 这种对人性的积极观点,是方先生一生的信念所在。最高的顶峰是"不可思议的神明境界",或称之为"玄之又玄的奥秘"。这个词的拉丁文是Deus absconditus,意思是"深奥难解的神明",绝非人类的语言及理智所能衡度。他的目的是要强调:人有无限提升的可能性,并且此一可能性必定源自一位无以名状的神明。任何宗教中的名号(如神、佛),都只是代表象征作用的符号,因为那是人的精神领域的微妙境界才可以相通的。如此一来,人生的可贵与伟大潜能,不是值得我们珍惜万分吗?

今日世间,哲学家如方先生,对人类尚有如此期许者已经少之又少,期许之余,复能以理论以图表示之,以启迪世人者,更是难得一见。我们于此,更应深思而力行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