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一种, 又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其主要作用是防潮,增加地面对柱体的受力面积,还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柱础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甚至莲花座形等多种变化,同时,为起到烘托房屋构筑规格高雅和装饰豪华,人们在柱础上特意进行了一些带有美观功能的装饰,特别按在正屋廊檐下的几只柱础,柱础顶部、腰身、座脚分明,在装饰上常用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等雕刻手法,图案涵盖动物、植物、器物、文字、几何形图案等、造型各异,图案精致。 柱础在不同时期与不同朝代具有不同的式样。所以说,柱础是富有时代特征的建筑构件之一。如,在较早的殷商时代,柱础大多为天然石块;发展至汉代,出现了圆形、覆斗形和部分动物纹柱础;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则出现了较多的莲花瓣形柱础;唐宋时期的柱础大多为覆盆式,雕饰花样也较多;元代时素作柱础最多;明清时期,北方建筑的柱础,尤其是官式柱础多为鼓镜式,其余较为随意。 柱础强大的生命力,首先源于它原本是一个结构构件,后来又演化成一种艺术形式。柱础也正是因其功能和艺术的完美统一称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富有趣味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