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五味入五脏,酸、甜、苦、辣、咸跟我们的五脏互相对应。那么有人要问了,我知道了五味入五脏之后,对我自己有什么用处呢?小编告诉您,用处可是大大滴!比如你非常喜欢吃甜的,那多半是脾虚;再比如你特别喜欢吃辣的,那说不好就是肺虚。所以了解了平日里自己的口味,就可以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了哦!听着是不是很神奇呢?下面就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下面讲一下五味养生。这里的五味是指我们口腔、舌头所感受到的味道,跟刚才我们讲的鼻子感觉到的气味是不同的。中医在这方面发展得比较好,中药学有五味理论,中医就是根据药物味道来治病的,这是中医里特有的,西医里是很少这样用药的。 中医讲的五味是酸、苦、甘、辛、咸,与五行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是酸味对应木和肝,苦味对应火和心,甘味对应土和脾,辛味对应金和肺,咸味对应水和肾。另外还有一种味道它不在五味里面,但它确实存在,那就是淡,它不是五味中的任何一种,淡味对于我们人体的作用很强大。像我们经常喝的水,没有任何味道,但是对于我们人体的价值远远比其他东西高得多。中药里有一些药如茯苓、山药,放嘴里嚼一嚼都是淡而无味的,但是这些对我们人体的养生保健来说是最基本、最常用又最不容易产生伤害的,只要不出现一次用量特别大的情况,平时当食品吃都不会出现危害。另外,像我们体内的胰岛素,本身是一点儿味道都没有的,但是胰岛素的作用太强大了,多了会造成低血糖,少了又会造成糖尿病、高血糖,这些没味儿的东西反而是作用非常大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的,越是我们感觉不到的,越是要珍惜。因此在五味养生里我要强调这个淡味。 那五味和五脏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酸味是与木相对应,它的归经是入肝脏的,它能够补肝也能够泻肝,我们知道了它的归经(即作用部位),至于说要起到补肝的作用还是泻肝的作用,还要根据药物的用量和药物的属性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讲,酸味是养肝的,比如我们用的酸枣仁它是养肝和安神的药。在临床上有的人特别喜欢吃酸的,那我们一般来讲就可以考虑他是肝虚;如果他一见酸的就不想吃,那我们就基本可以判定他是肝实,这种情况我们就该给他泻肝。苦味是入心的,如果你特别想吃点苦的,可能就是心有点不足,需要苦来补心;如果说对于苦味特别厌烦,总觉得口苦,这种往往是心火比较盛,就应该泻心火。少量的时候是补,多的时候就是泻了。 甘味也是这样的,如果说特别喜欢吃甜的,这样大多数是因为脾虚;如果是特别厌烦甘味,一见甜的就不想吃,这时候往往是湿困脾胃,是脾实的一个表现。实际上中医讲的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两种味道,一种就是辣椒的那个味道,另外一种是花椒那种麻的味道。 喜欢吃辣的,我们一般考虑为肺虚,比如说肺阳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姜,姜也是辛味的;讨厌吃辣的往往就是肺实。中医讲咸味入肾,如果一个人特别喜欢吃咸味,说明他有肾虚的症状,表现为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如果他不愿意吃咸的,说明他肾实。肾实指的是邪气实,对于这类人讲要少吃盐。中医把淡味也归到脾,实际上它对各个脏腑的作用都很强大,我觉得就是补五脏,对五脏六腑都有补益的作用,不光是脾。比如说茯苓能养心安神,又能健脾止泻,利水消肿,对各个脏腑都有作用;山药也是这样的,它既能补脾又能补肾,还能补肺治喘,各个方面的作用都有。 本文选自《保卫心脑血管——养生从心开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贾海忠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