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 | 谁说一节课只能40分钟?有一种智慧叫“长短课”

 Purefact 2016-07-16


还在采用40分钟的“一刀切”课时吗?灵活的学校已经把“长短课”写入课表。“长短课”,顾名思义是课时具有伸缩变化,把原本的40分钟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划分为或拉长或缩短的课时,实行“长短课时并行”策略,让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教育规律。



长课短课:因内容而异

何世恩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小学阶段每节课是40分钟。不过,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学校却悄然改变了这一传统,采取更灵活的教学策略,不再搞“一刀切”,而是把“长短课”引入课表。

 

让出5分钟:课缩短,效率提升。基础型课程是按照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如语文、思品、体育等。在保证开足这类课程,保证周课时数及不删减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每节课让出5分钟,“瘦身”到35分钟。一方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20分钟;另一方面,教师会更加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熟练掌控教学流程,真正做到教师精讲、学生精学,提升教学效率。以语文课为例,我们强调“一课一得”,每节课抓住一个训练点,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合作的策略开展有效教学。

 

15分钟短课:课虽短,成长无限。每天上午,在原先3节课的基础上增加一节15分钟的“美栎成长课”。学期初,各年级制定课程实施纲要,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在内容深度、技能难易、认识深浅上有所区别:一二年级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涵盖游戏课程、思维头脑课程、幼小衔接课程;三至五年级形成习惯与规则、安全与健康、爱的教育等3个板块,每学期设置14个主题项目;六年级侧重小初衔接课程。比如,一年级有一节课是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各功能室的作用,了解学校吉祥物的来历,用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的体验方式,消除学生对校园的陌生感。同时,让学生在排队、参观时,接受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

 

90分钟长课:课时拉长,学无止境。每周五下午连续两节课,再加上课间10分钟休息,合并成90分钟的社团课程。目前,学校已开发了35门社团课程,有知识拓展类,如“栎芽儿诗社”课程;有体艺拓展类,如“陶玩”课程;有实践活动类,如“我爱海疆”课程。其中,体艺和实践类课程占80%以上,基本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全面实现了“选班走课”。每学期初,学生都会选出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然后认真学习,力争在学期结束时修满学分。

 

120分钟“半日综合活动”课:课时更长,趣味犹浓。每周五上午,是四年级学生最期盼的“半日综合活动”课程,时间为120分钟。这是以人文立德为选题方向的主题探究式课程,具有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以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课堂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活动,并进行讨论、操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探究的能力。

 

比如“走近沈光文”这一主题,沈光文出生于鄞州栎社,是明末清初时期一位著名文人。围绕“沈光文”,学生自由组队、分配任务、合作展示,每个人各司其职,有的学生对沈光文的诗文作品感兴趣,有的学生想探究沈光文为何去台湾……展示成果的形式也不拘一格,有编辑画册、朗诵诗歌、讲故事、演情景剧等形式。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下,尝试整体认知、全科参与、综合发展。

 

学校实施“长短课时”后,课程体系因此大变身,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潜能也得到释放。值得一提的是,无论长课或短课,都是拓展型课程,都以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每门课由14-16次体验活动组成,而且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围绕一个主题串联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进行课程设计,如此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让每个学生受益。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栎社小学) 




校本课程尝试长短编排

孙明焱


如今,“长短课时”悄然在中小学流行。我们学校在不断探索中,将长短课错落编排,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为他们快乐成长而量身定制的精彩课程。


学校的课程结构分为国家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包括晨诵、戏剧、数学游戏、外国文化、篮球、合唱、国画、纸艺、动画、科学实验,课时设置分为10分钟最短课和20分钟短课。其中,晨诵课程安排在每天早晨8点,虽然只有短短的10分钟,却不能小看。在语文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开发出全套的现代诗晨诵校本教材。每天清晨8点的铃声响过,各楼层都会传来美妙的诵读声音,学生用朗诵开启美好的一天。


《晨诵》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让学习成为生活,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升华。在“与黎明共舞”的晨诵中,教师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基础,适合学生当下的儿歌、优美儿童诗、现代诗以及古典诗词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


学校自主研发的20分钟短课也是一个亮点,教师将慕课学习形式改为各学科准备的课本之外的学科拓展知识,利用视频录制出来,学生边听、边看、边记。通过学习,学生从不会记录,到用短语、图片记录,再到用大段文字、思维导图记录。丰富多彩的慕课内容倾注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信息、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们的辛勤与智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他们的学习意犹未尽。


综合实践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跨学科教学实践、多学科融合性活动,课时设置为60分钟。学校让教师结成2人或3人小组展开跨学科教学研究,将学科间相互融合、联系紧密的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在教学中进行拓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各学科已设计出多节跨学科教学研究课,比如《跳水》一课,就融合了语文阅读、危机心理学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多门学科,让学生在有限的60分钟内,既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又从多角度揣摩作者及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还学会了新闻稿的撰写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能力得到提升。


多学科融合性活动利用每周半天时间开展。七年级学生开展了对四季青地区人文历史的深入研究,并将其命名为“四季青山水课程”。学生每周半天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入平常百姓家、走进镇政府进行随机采访;采集标本、水样进行实验,通过测量、记录、观察、计算等方式,培养了沟通、思辨、合作等多种能力。


因为“长短”编排,学校课程设置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体现了新课改形势下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要求,更体现了学校童心课程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教师在不断丰富完善童心课程的同时,也带给学生无限惊喜。


(作者单位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找到“长短课”的标尺

余顺花


作为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已或多或少实行了长短课时,而在平时的集体备课或公开课研讨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提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一节课40分钟绰绰有余,不必让学生做重复无效的学习活动。其实,像这样的课就可以上成10分钟或30分钟的短课。


然而,到底哪些课可以上成短课?哪些课可以上成长课?仔细研究教材,我们会发现,有些知识点是承上启下的,它们常会出现以前学过知识的重影,这样的课需要唤起学生从旧知迁移到新知的记忆。上好这些知识点的承上启下课,就要善于实行长短课,突破时间的限制,真正让学生融会贯通。


比如五年级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与减法》中“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我就用15分钟短课的形式达成教学目标,从教材的例题图可以看出,有许多三年级下册知识的重影。因此,我先让学生回顾三年级学过的例题,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五年级教材中的例题:今天学的同分母分数计算与以前学的分数简单计算有何联系与区别?有了问题的指引,学生很快发现了本节课学习的“新”点:理解了算理,将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最后迁移类推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并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法则。


相反,小学数学教材也会出现一些启下的起始课,如果上好了,学生在后面学习相关课型知识时思路就会顺畅,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的课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放手给学生充分探究知识的时间,把教学内容教深教透,避免受40分钟的限制,上成蜻蜒点水式的直线课。


比如五年级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一节非常重要的启下课,因为后续研究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都需要用剪拼、割补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进行研究。


因此,我给学生大量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充分体验通过剪拼、割补等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让学生自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具体做法如下,数图猜测:学生通过数格子,初步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设疑探究:不数方格,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给学生多样化的活动材料,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展示汇报:学生交流成果,观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等量关系,概括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一节操作探究的活动课,可用50分钟的长课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看到,长短课的设置和选择,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经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只要每个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就能因课施教。只要适合学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师在不断总结提升中,会慢慢找到自己心中那把衡量“长短课”的标尺。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