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证之利他实是利己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6-07-17

 

智证之利他实是利己

 

  《维摩经》曰:“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传曰:菩萨运心,非止利他,乃所以自利。故前圣以宏法度生为急,栽培如来功德之力也。休舍优婆夷自说得菩萨安隐幢,以众生未离生死,菩萨不自取安隐故。菩萨虽达生死性空,于生死有畏,未为究竟安隐无忧。若能入生死教化众生,达生死及众生而能教化者,总涅槃行,无出无没,方名离忧安隐幢。

 

  文殊师利问维摩诘:“生死有畏,当何所依?”如果维摩诘大士回答说,须解脱、涅槃、不生不死之类,则维摩大士也只是个自了汉。大士说:“当依如来功德,救渡众生。”为什么菩萨不取涅槃,而要把他置于生死河流之中去接机度生呢?菩萨无我,众生皆我,与我一体,若有一众生不出离生死流,即是我不出生死流,说是济度众生,实是度我自己。若有修道者证大阿罗汉果,取涅槃道,众生皆不出生死,唯我出生死,此修道者其实仍未出离生死,住人我相故。若著相修行,即使成佛,也是个我相佛,仍为轮回所摄。

  菩萨知生死性空,但不是无生生灭灭的现象,如何能于此生灭不惧,唯彻底放下,置身于生死洪流中,与物俱化,与日月同新。譬如有人,知道自身的影子虚空不实,但日光之下,欲避影而不得,东奔西逃,为此而苦闷不已。要如何才能消除自己的影子呢?安歇在大树的浓荫里,影子自然熄灭。

  初心菩萨,虽见道登欢喜地,恐其无始劫来习惯势力,又执真为实有,念念欲舍离一切虚妄,如人避影,如此则又成障难。故置菩萨于生死流中,知幻即是离幻,不作别求舍离,如此即是到达安隐无忧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