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师大获捐宝物毛估市场价1.2万亿!!!——如果都是真的

 1234qinr 2016-07-17


2016年7月13日,邱季瑞先生将6000件陶瓷捐赠北京师范大学,并成立了“邱季瑞中国古陶瓷博物馆”。由于民间古陶瓷收藏领域的专家、行家普遍对这批藏品不看好,并发出声讨,文博界新的一桩公案再度由此拉开帷幕。

一、事件简要回顾
由于本君最近勤于刷微信,懒得蹲电脑,此处只引用公众号文章,网络消息基本同步。

“官方”消息
7月13日,“文保会”微信公众号首先发表了《弘扬灿烂古瓷文化 民间藏家肩负使命——邱季端在<中国陶瓷史新编>筹委会上讲话》,为该事件之前奏。

同日,“北京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文章《六千件中国古陶瓷精品“落户”北师大!北师大成立国内首个高校古陶瓷博物馆》正式公布捐赠消息,由此揭开该事件序幕。

记住这张照片,这就是无私的捐赠人,邱季端。

7月16日,《中国文化报》发表《邱季端6000件古陶瓷捐赠母校北师大》,正面报道了此事。由于该报纸的官方属性和“专业性”,再次将此事件推向舆论高点。

“民间”消息
7月14日,“瓷器鉴赏”微信公众号发表了《惊闻北师大要建古陶瓷博物馆》,报道了该事件,并揭示了邱先生数月前在厦门办展的部分藏品。

7月15日,“胡枫宋瓷收藏”微信公众号发表了《收藏界:有那么一小撮自不量力的“游兵散勇”》,披露了大量捐赠藏品照片,以及该事件中的诸多“功臣”,同时也对民间的“散兵游勇”进行了批判。

7月16日,网络古玩打假先锋西风(张星忠)在其微博“西风言论”和微信朋友圈同时发表了《我们为什么十年来一如既往的揭露国...》,誓与“国宝帮”不两立。

一时间传统古玩人舆论汹汹,抵制“国宝帮”(行业内习惯性说法,指收藏大量“国宝级”藏品的藏家和圈子,为表述方便沿用该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声浪又起。另一方面,包括官办大学、国家专业纸媒等正面力挺,新的对峙由此形成。

二、事件分析
回顾类似事件,从2009年汶川献宝,2013年冀宝斋博物馆,到历时三年的王刚“砸宝门”案,新近“西风”(张星忠)“无据打假”名誉侵权案。虽然最终多以“民间”派获胜,但也越来越显得艰难。
 
传统古玩人对阵“国宝帮”,为什么在舆论战中难显优势?
行家们普遍认为一眼新的“国宝”,在社会上为什么难获共鸣?

我想,无非有以下原因。
原因
1、古玩行业本身的专业性。藏品真也好,假也好,双方各表一支,各自心知肚明。但对于外行,对于普通民众,却并无分辨之能力。所以也只能是做做看客,看看热闹。

2、传统古玩人的“科学证据”不足。传统古玩业是一个讲究个人品德和眼力的行业,但在当今社会却遇到了门槛,其中资本运作和法律实证两项当今社会的重要因素,恰恰都是传统古玩模式所难以抗衡的。换句话说,在金钱和法律面前,品德和眼力都处于劣势。弄不好最后还落个“无据打假”的罪名。

3、“国宝帮”善于运作事件,占领舆论,并拿起了科学鉴定的武器。无偿捐献、重磅报道、仪器鉴定支持,都博得了大量场外眼球。这恰恰使得传统古玩人的争辩显得非常无力。

4、传统古玩人队伍并不纯洁。其实传统古玩人队伍里,卖假甚至制假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而且传统古玩圈里这些被称为“高仿”的假货比“国宝”鉴定难度大多了。一些受伤、受害的普通玩家,倍受打击之后转而投身“国宝帮”,从此一切变得轻松,也玩的省钱多了。

基于此,双方关于真伪的辩论,其实都是徒劳,以致最后以谩骂而告终,弄不好还要对簿公堂,告你“诽谤”。

那么我们就换个角度来看看北师大捐宝事件,如果这些都是真品,价值你敢想象吗?

三、北师大获捐“宝物”的价值估计
今天,我们暂且抛开真伪之争,换一个角度,来看看这批东西的“价值”所在。来看看为什么北京师范大学必须、一定、要接收这批藏品。邱季端所捐宝物数量巨大,本君未得亲见拜观,仅就网路所见有限图片,做一简单估计。

第一组图

捐赠品1:乾隆瓷母大瓶

这类藏品想必大家比较熟悉。2014年9月,一件较为伤残的瓷母大瓶在美国波士顿斯纳金举行的“亚洲艺术专拍”上拍卖成交,成交价约合人民币1.51亿元。由于这只大瓶与故宫同款藏品颇为类似,许多国内藏家越洋飞渡,只为一触真品,可见其影响力和市场价值。

同款类似大瓶,邱先生一次捐献大小不等5只以上,参考2014年拍卖价格,保守估计价值10亿元以上。

捐赠品2:元代蓝釉白龙纹带盖梅瓶

这类梅瓶由于特征太过于明显,数量太过于稀少,即使排在上图后排,仍容易一眼认出。

话说这类高度三四十公分的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目前陶瓷界公认的仅存世3件,分别藏于颐和园、扬州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先生早年曾在扬州调侃,愿出三亿来买扬博这只梅瓶。此次邱先生捐献的这件梅瓶目测尺寸将近60公分,况且带盖,相信徐展堂先生十个亿也是愿意出的。
且慢,它旁边的旁边还有一只同款青釉白龙纹带盖梅瓶,恕本君无知,这应是一件孤品,实在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给这两只梅瓶估价30亿,一点不为过吧。

第二组图

捐赠品3:宣德斗彩带盖梅瓶

成化斗彩大家所共知,其实宣德才是斗彩的初创期,该品种直到1984年摄影家王露女士拍摄并披露西藏萨迦寺所藏一对斗彩(一说青花五彩)高足碗照片,才为世人所知。邱先生所捐这批藏品,其中至少有2只大明宣德年制款的斗彩带盖梅瓶,局部青花勾线、五彩填色的特征十分明显,绝对没有萨迦寺高足碗那样的品种争议。该类器物不见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想必也是孤品。参考香港佳士得30周年拍卖新近成交的宣德云龙纹大罐(1.58亿港元)和刘益谦先生的成化斗彩鸡缸杯(2.8亿人民币),所捐这两只宣德斗彩带盖梅瓶,估价20亿,绝对不为过。

第三组图

捐赠品4:一群永乐稀见大瓶

这成群的大明永乐年制款大瓶,实在太过稀见,有的连品种都叫不上,姑且称为釉下青花黄彩吧。此品种不见记载,器型也是绝无仅有,当为绝世孤品。由于邱先生所捐数量众多,不及细数,估价40亿不多吧。

第四组图

捐赠品5:宣德青花釉里红特大盘

好家伙,汶川献宝事件中曾出现过一只直径1.8米的同款大盘,这只当是原型?600年前,这样的尺寸,这样的工艺水准,想来也是登峰造极了。苏富比、佳士得成交的那些几千万元级别的宣德小罐小杯,真是太小巫了。这样的神品如果上拍,20亿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第五组图

捐赠品6:成群宋官

OH!NO!成群的宋官窑、官汝窑或宋龙泉窑极品,还有大量稀见描金图案的。真是惊煞天人!2012年,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曾在香港苏富比以2.08亿港元成交,2015年同样是香港苏富比,一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瓶以1.139亿港元成交。邱先生所捐这批宋官珍品,大约数数个数,不计品种特殊性,价格在50亿元绝对靠谱。

第六组图

捐赠品7:成堆的乾隆御窑珍品

什么乾隆珐琅彩、成对唐英花觚、黄地龙纹对瓶,这些小货太多,年代太晚,价格就不一一计算了。
 
目测这几十件藏品,市场价格约在200亿元左右。如果6000件藏品细细统计,1.2万亿的价值估计都有可能!!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万亿。全国人民辛辛苦苦一年赚这点钱真是太不容易了,以后邱先生再多捐点藏品给国家,不就什么都有了?

这么大一笔财富,如果你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领导,你会怎么想?难保你不会抽过去?人家盖个小小的博物馆,“国宝”只能像樊家井一样随便散堆着,太可惜了,还不够低调吗?

 

邱先生在运作“无偿捐赠”,传统古玩人又在做什么?




所有的传统古玩人,是我们应该反思了!

 
真象君
旨在撕开纷繁表面,直击古玩真相。
 


(感谢所有图片提供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