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经常积食?别怕!解决办法在这里!

 笑瞧流水 2016-07-17
孩子经常积食的解决办法

文?罗大伦
编辑?紫叶
图?来源网络
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的身体问题,最常见的是:为何我的孩子总是感冒?为何我的孩子长得比其他孩子瘦弱?家长也会发来孩子的舌头照片,可是看完后,我觉得我的回答都是很类似的,这些孩子里面,我觉得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身体问题,与积食相关。所以,如果直播我回答问题的过程,您会发现,我基本就是在来回重复这样的话:“您的孩子,有积食啊,先化去积食吧!”“您的孩子,也有积食啊……”
那么
到底什么是积食呢?
所谓积食,就是吃某种食物吃的过多,超过了孩子脾胃所能接受的范围,导致脾胃功能的低下,这在中医,叫做积食。   
    
那么
为何会如此呢?
原因是:孩子的脾胃功能还没有完全完备,比如两个月的婴儿,您就无法给他吃红烧肉,为什么?这就是孩子脾胃的特点,它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是有自己的成长特点的,是循序渐进的。在儿童期,如果我们不顾孩子的生理特点,给孩子顿顿肥甘厚味,则孩子的脾胃,在全负荷地忙碌过后,如果工作量仍然很大,则会受到损伤。

我总是打这样的比方,比如您的电脑,您打开一个文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您打开一万个文件,则会怎么样?您的电脑就会死机的,这就有些像积食了。当我们给孩子吃了太多的某种食物,当超过孩子的脾胃的接受能力,他的脾胃就会受伤,消化能力就会下降,这就是积食。

那么
积食,是有食物积存在脾胃里面吗?
答案是:

积食是分成两个阶段的,在刚刚积食的时候,我描述这种情况,是积在胃里,是有过多的食物积存的,比如孩子刚刚连着吃了几次大鸡腿,有连着吃了红烧排骨,结果吃多了,此时,会出现急性的积食情况,此时孩子的肚子会膨闷胀饱,孩子会胃口下降,大便会出现臭鸡蛋的味道,嘴里会有臭味,舌苔会变得厚腻。
 
这个时候的处理很简单,就是用这样的小方子,就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焦三仙各六克、炒鸡内金六克,熬水喝,这是一天的量,喝两天,基本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因为此时脾胃受伤了,也会导致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问题,比如呼吸系统。
 
中医认为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所以,脾胃是肺的母亲,其实,这是古人用这样简单的方式,在讲述这样一个道理:脾胃受伤了,会导致呼吸系统的紊乱。
 
所以,孩子在这样的状态的时候,特别容易患外感,外邪很容易就会入侵。
 
比如,孩子外感发烧了,中医儿科一般会看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厚腻,立刻会用消食导滞的焦三仙等中药,然后孩子的身体会立竿见影地恢复。
 
可是,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怎么总是积食啊,消食导滞以后,两天就又出问题了,这太头痛啦!
 
这种情况,往往是慢性的积食,多数是积在脾。
 
此时,可能积滞的那个有形的食物已经不在了,但是伤害却依旧在,当时引起的脾胃功能的损伤,一直没有恢复。
 
此时,也会出现积食的表现,我管这叫无形的积食,其实就是伤了脾。此时即使是天天喝粥,孩子仍然舌苔厚腻,有积食的表现。
 
这种情况,往往比较棘手,多数是家长不按照孩子的生理特点喂食,长期给孩子吃各种肥甘厚味,导致孩子的脾胃一伤再伤,最终积重难返。
 
这就不是简单的吃点焦三仙就可以解决的了。

 

此时的孩子,往往瘦弱不堪,毛发黄稀成绺,甚至肚子胀大,四肢却很瘦,胃口不佳,或者特别能吃却不吸收,容易腹泻,口中有味,舌苔厚腻,积食的状态反复出现。

 
因为脾胃虚弱,所以这样的孩子抵抗力也弱,容易外感,容易咳嗽缠绵不愈等各种问题。可以这么说,这种积食因此的问题,千奇百怪,我所见到的孩子的特别不容易调理的身体问题,往往会从这里找到根源。
那么
此时该如何调理呢?
此时再用焦三仙就不够了,我会推荐明代的名医龚庭贤的消食饼的方子
 
说起这位龚廷贤,那可不是一般人,他曾在明代太医院做御医。1593年,治愈鲁王张妃臌胀,被鲁王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并赠以“医林状元”扁额。 
 
龚庭贤写过一本书,叫《寿世保元》,这书里有很多方子,多是他自己创立的,比如著名的乌鸡白凤丸,那就是人家龚庭贤的杰作。
 
我对孩子的慢性的积食的调理,就经常使用他书里面的消食饼。
 
他的方子是这样的:山药、莲子肉、茯苓、芡实、焦三仙、扁豆。
 
我给增加了薏米和炒鸡内金,去掉了扁豆,就变成了这样的方子:
怀山药九克、莲子肉六克、茯苓六克、薏米六克、芡实六克、焦三仙各六克、炒鸡内金六克,每天一副,熬水代茶饮。一般喝一两周,就可以改变局面。
这样的方子,就不是简单的焦三仙来消食导滞了,消食导滞依然是要用的,但是,在“消”的同时,增加了“补”的功能,攻补兼施,这才是调理慢性的、无形的积食的思路。
 
这个方子,都是药食同源之品,所以可以看做是食疗的思路,但是效果却非常好,对于多数的积食的孩子,我用的都是这个思路,效果很好。
 
古人的方子,都是千锤百炼而来,尤其是像龚庭贤这样的名家,所出的方子,确实精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