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隋炀帝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7-17

在广为传播的《隋唐演义》小说里隋炀帝是一个暴君、亡国之君,但是臭名昭著的隋炀帝是否真如大家所想的那样一无是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还原一个真实而又完整的隋炀帝。

一、隋炀帝其人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第二个儿子,长得很俊美,从小就很聪明。隋文帝跟独孤皇后对他特别的钟爱,而杨广本人也很好学,擅长写文章,性格也比较稳重,所以当时的朝野对他都很赞赏。

有一次隋文帝到杨广的住处,看到乐器的弦是断的,而且乐器上面看起来好像有灰尘,说明很久都没有用过,隋文帝心里就很高兴,因为这个儿子不好声色。还有一次杨广曾经参观打猎,遇上下雨天,左右手下给他拿来雨衣,杨广说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于是让手下把雨衣拿走。可见,杨广也是一个德行俱佳的人。

开皇(隋文帝年号)元年,在杨广13岁的时候被立为晋王。开皇二年,隋在太原设立河北道行台尚书省,杨广任尚书令。开皇八年冬隋朝准备大举伐陈,杨广被任命为行军元帅。开皇九年正月隋军攻下了陈的首都建业,灭陈后,作为行军元帅的杨广下令封锁府库,对国库中的金银财宝分文不取,受到天下人的称赞。开皇二十年,突厥侵扰隋朝背部边境,杨广又被任命为行军元帅,带领军队出灵武(现在的宁夏)。可以看出杨广不仅德行俱佳,而且军事才能卓越,善于领兵征战,不然也不可能被屡次任命为军事指挥官。

同时开皇二十年的十月,太子杨勇被废,十一月杨广被立为太子。杨广被立为太子有许多原因,其中太子杨勇喜欢摆排场,引起隋文帝的不悦,也是一个原因。再加上杨广也是一个德行俱佳,政治、军事才能突出的一个人。可以说杨广被立为太子,至少在当时是很得人心的,也是非常正确的政治决策。

公元604年7月,隋炀帝继位。11月,隋炀帝下令营建东都(今河南洛阳),在营建东都的诏令中有这样的两段话,他说:“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他并没有把天下看作是皇帝个人独有的,而认为皇帝只是主持天下政务的首脑。另外在诏令中还提到“民为国本,本固邦宁”,这也是很值得称道的。此外,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百姓徭役负担。他下令免除妇人的课税、奴婢等人,提高男子的成丁年龄,也使当时的男子可以少交几年的租调,少服几年徭役,这也是切实减轻民众负担的政策,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大业元年正月,他又派人巡省方俗,体察民情,监督地方。通过这些措施,他希望社会能够达到“家给人足,故能风淳俗厚,远至弥安”这样的安定局面。这也是历代帝王的追求,因此隋炀帝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君主。同时,隋炀帝还提到变通的思想,这是与时俱进,维持国家昌盛的重要观念,后来的唐朝也坚持这一思想,唐太宗就不断地与大臣提出变通的问题。而隋炀帝是在隋朝中第一个提出变通思想的人,正因为他有这种变通的思想,当时的社会从南北朝向统一王朝——隋朝的转变,所以炀帝能够从社会实际的出发,调整各种制度的变化。

二、对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隋朝建立以后,对许多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隋文帝开创三省制度,取消地方佐官制度,地方官都由中央任命,取消九品中正制,重新查验户籍,改革府兵制度。

隋炀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变革。首先是确立三省体制,改革宰相制度。炀帝时,设立殿内省,将门下省所有侍御事务(原为侍奉皇帝的事务)划归其管,使门下省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并在门下省设立给事郎四人,负责上行文书奏案的审议(免去了文帝时所有上行文书都由皇帝审批的繁务,如宫内增添一绢一物杂事都得文帝亲批),确立了门下省对行政事务进行审议的权力。完善了三省制度,把皇帝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了出来。三省也最终摆脱了南北朝以来与集书、秘书、内侍等省并列,各省地位不等的状况,成为一个在外廷按职能和政务处理程序分工的有机整体。中书省起草的诏令和尚书省的政令与奏报都要通过门下省的审阅,这样三省就形成一个有分工、有依存的整体,这样三省制度就得到了确立。

隋炀帝还对宰相制度做了变革。魏晋南北朝时,尚书省(或尚书台)是宰相机构,长官左右仆射是宰相,宰相的权力过大。隋文帝削弱了仆射的权力,想要摆脱尚书省是宰相机构的现状,但因为三省制度的不完善,没有成功。因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必须改变这样的局面。隋炀帝继位后,提高了担任仆射的杨素的地位,但是取消了仆射担任宰相的做法,并且最终不再任命仆射,终于结束了仆射专掌朝政的状况。接着隋炀帝任用一些非三省官员(即其他部门的官员)与三省的长官来一起处理政务,如裴矩为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虞世基为内史侍郎(中书省副长官)。这也是唐代知政事官(即宰相)制度的雏形。

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因为隋炀帝在继位前曾经四处征战,所以他很清楚地知道南方、山东贵族以及北方的突厥都存在不稳定因素,同时他把眼光放到东北与南海。所以他在尝试稳定国家时,主要通过控制、夸耀、威慑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因为洛阳水陆交通便利,所以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可以在山东地区发生叛乱时支援隋朝军队的后勤补给。而大运河的修建也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管理,当然大运河对于后世的功绩可以一直延续至今,对于经济、交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历史事实是隋朝亡于隋炀帝之手,也是因为隋朝刚历二代,国力储备不厚。隋炀帝在位期间又频繁发动战争: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修建大运河,超出了承受力,导致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隋朝败亡。但为盛唐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