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

 等风浩 2016-07-17
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数学世界

导读:“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学好功课的两个重要方面,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王永建老师的文章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文 | 王永建

有人说:“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我看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人类千万年的生活,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分类越来越细,内涵越来越丰富,一个人的一生绝对不可能全部去掌握的。中学所开的课程,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它是同学今后做人、立业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所以,课堂学习是基础。

但是,课堂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课时的限制,教材缺乏趣味性,以致不少同学认为数学苦涩难学。相反,有些同学课外阅读面广,促进了课内的学习。80年代,我曾多次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听课,这是一所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学生从全省挑选,素质较高。当时,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一般学校拼命加课时,而南师附中则反其道而行之,一些学科减少课时,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他们的学生课外有时间看许多参考书,学校图书馆经常座无虚席。有的学生仅数学杂志就订了三四份,知识面很宽,所以他们课堂气氛很浓,经常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见解,甚至不同于教师或教材的说法,这样的同学数学基础是比较厚实的。

从许多数学家成才的道路来看,光靠课内也是不够的。

华罗庚教授少年时代在家乡金坛读初中时,课外得到他恩师王维克的很多指导,他经常从王老师家里借得一些数学书阅读,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和教益,有一次他从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五次方程的代数解法。华罗庚经过钻研,发现这篇文章有错误,于是写了一篇文章,说明“五次方程代数解是不可能的”。他的这篇文章被当时清华大学数学教授熊庆来发现,在熊教授的推荐下,华罗庚得以到清华大学工作,从而正式走上了数学钻研的道路。

据陈景润自己介绍,他走上数论科研的道路,是和他小时候课外活动中听的数学老师一次关于哥德巴赫问题讲座分不开的。当时老师介绍了哥德巴赫问题,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则是皇后所戴的皇冠,哥德巴赫问题则是这顶皇冠上的一颗宝珠。老师鼓励同学们说:“哥德巴赫问题还没有解决,摘取这颗光彩夺目的宝珠要靠在座的同学今后的努力。”老师的一席话,激发了少年陈景润攀登数论高峰的决心,最终把哥德巴赫问题推向最后的一步。

此为央视13集动画剧《少年陈景润》的宣传海报,该剧讲述了陈景润少年时期在逆境下矢志不移、艰难求学的感人故事。

由此可见,同学首先要把课内学习搞好,有条件的尽可能把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尽量多看一些有关的读物,开拓自己的眼界,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

* 王永建,1930年生,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探索规律,培育人才,结出丰硕成果,同时笔者不辍,发表了大量数学科普文章,著有《王永建数学教学文选》《生活中的数学》《世界之最(数学分册)》《数学的起源与发展》等书。

* 本文摘自《数学阅读精粹(第一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