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的45分钟课堂,效率差别为何这么大?

 我心飞扬695 2016-07-17

学习的四步“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阶段复习”,这四步按时间轴、学习重点来说,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流。一个环节的不足,必然在另外一个环节花更多的时间弥补。一个环节的充分,下一个环节则有备而来,重点突出,可以花更少的时间达成更高的质量。




孩子要学会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事半功倍,让学习有更高效率及更好效果。上次我们分享了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预习,今天我们分享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听课。


老师课堂讲什么?怎么讲呢?


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主要可以归为两大类:知识,技能。

1、知识的传授:新知识讲授,旧知识的回顾

对于新知识,主要是教授孩子对新知识的认知,理解,简单应用,以备将来综合应用。配合讲授内容,老师通常是按照这样的流程讲课:概念或者定义,详解,举例应用,适当练习,小结。一般学期开始,小低年级,都是以新知识为主。

对于旧知识,主要是回顾,以及知识间的关联,深度应用和复杂应用(说白了就是用已学知识做难题、做综合题)。老师通常按这样的流程来上这堂课:梳理知识点关系,归纳总结,练习,讲评。


2、技能的传授:能力及其方法论

记忆能力,如何认识一个新字,新概念;

理解能力,如何理解一个新词,理解一个新定理;

分析能力,如何发现一篇文章的主旨要点,如何找出一道题的突破口;

领悟能力,如何在一篇文章中领悟中心思想,体会情感;

归纳总结能力,如何将相关知识进行汇总,提炼,形成结构;

表达能力,如何用文章表达出情感和感想,有条理地解一道题;

逻辑推理能力,如何能从已知推出未知,像数学证明题,化学推断题;

这些能力,通常是摸不着看不见,老师在讲解知识或者在实践应用中体现。不同的老师,侧重点不同,本身具备的能力以及自身表达输出水平的差异,导致课堂大相径庭,有的老师讲方法,有的老师讲思路,有的老师则干脆主要练题。

课堂的高效听课


一节课45分钟,很少有孩子能从头到尾集中注意力的专心听讲的,多数孩子在听讲的过程中会开小差。孩子课堂不能专心听讲的原因我们之前分析过,主要包含上课犯困、思想开小差、交头接耳小动作、听课环境差、听不懂或者太简单等。排开这些原因,一个相对规范有纪律的课堂,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听课效果,差别也会比较大。有人听懂了,有人没听懂;有人轻轻松松,有人手忙脚乱。这就是会不会听课的差别~

基于我们对一堂课的认识,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听课了。听课的四个重点:听讲,思考,笔记,互动。

1、听讲。在新知识听讲前,做过预习是最好的,知道听讲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没有做过预习,那就要更加认真,老师反复强调的、敲黑板或者在PPT上加粗加大的,就是重点;老师讲的过程中,自己非常蒙圈的,就是难点。对于新知识,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怎么理解呢?比如一个字词;或者一个概念,“排比句”、“反义疑问句”、“新文化运动”;或者一个定理,四边形定理,牛顿第一定律,等等这些,是怎么回事,它们的关联内容有哪些,这就是“是什么”。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解释,定理怎么推理推导出来的,“新文化运动”有什么背景,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字词、概念、定理,什么场合来应用,怎么应用的,就是“怎么用”。

2、思考。只听不想,那是左耳进右耳出,边听边想,听进去的东西才会留在脑子里。想的过程,其实是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就是把老师说过的话,在大脑里快速的整理一下,整理的内容也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特别是要想老师讲的“技能,方法”。你有“哦,它原来是这样的啊”,或者“这一点太巧妙了“,这就是课堂思考了。

3、笔记。小低年级的孩子,可以不记笔记。小高年级以上的孩子,上课就要记笔记了。笔记不能照抄黑板,笔记要做成“纪要”,课堂以听为主,记为辅。记什么呢?记框架、记要点、记思路,记老师的点评,记老师最后的归纳总结,以及记自己临时想起来的奇思妙想。

4、互动。互动非常重要,老师提问是互动,老师让想一想是互动,其它同学回答也是互动,课堂讨论更是互动。互动的过程,是激发自己思路的最好机会。

>>>>结语

课堂学习,是掌握知识的关键过程,对知识点的解构、深度分析讨论;或者拓展,找出相应知识点的关联。在课堂上,孩子要有针对性的重点听课,选择性记笔记,边听边想,加深认识和理解。


课堂学习做好了,课堂听讲、吸收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后边的作业当然就轻松了。




好未来|海边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