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面色诊病法(4)

 iippss 2016-07-17

面部的五种病色
  提要:中医诊法讲究望闻问切,把望诊排列在首位,可见望面色是四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面色除了主色和客色,最常见的就是病色了。”人在健康状况不佳时,就会面露病色。而病色中以白、黄、红、黑、青五色,都对应着身体不同脏腑的疾患。
  一、面色白:面部白色分苍白、煞白、惨白。这些白色没有光泽、不夹杂血色,都是人们用来形容脸部病态的白色。中医认为,这种白色多跟气虚、血虚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血液不足、不能营养面部,就会出现苍白色;血液的运行和生成又是靠气的,正如《黄帝内经》说的“气能生血,”气虚了,生血的功能就减退了,血就不能够营养面部,就会出现苍白色。还有一种白是阳虚体寒引起的,这类人特别需要保暖。
  二、面色黄:面部黄色可见蜡黄、焦黄。“有这两种面色的人,往往不是脾虚就是体内有湿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先天之本,是营养物质的来源,如果脾胃虚弱以后不能正常运化,营养物质就不能滋润人的面部,这时候会出现黄色。脾除了消化营养物质以外,还代谢水湿,如果湿邪不能正常代谢,营养物质异常积聚,也会造成面色出现不正常的黄。
  三、面色红:面部红色可分为通红、潮红。一般健康的人红是由体内而外散发的,而不健康的潮红有一个特点,就是像潮水那样,比如有人会在下午时面色发红。潮红和阴虚、上火有关,一般面色潮红的人还有五心烦热的表现,也就是心情烦躁、两手心两足心发热。如果上火属于实火,表现出来就是满面通红、如果是阴虚引发的上火,往往只是在颧骨发红。
  四、面色黑:面部黑色大多见枯萎、憔悴。面部发黑的会让人觉得“形容枯萎”,看起来像老了好几岁。在临床见到脸色发黑和肾关系比较密切,肾虚的病人多见面色黑,中医认为五色对应五脏,黑是跟肾相对应,所以说肾虚的病人往往多见黑面色。黑眼圈、色斑等也都属面色发黑,这就是因为肾虚导致水代谢异常造成的。
  五、面色青:一般多为铁青色。青是属于肝的一种色,脸色发青一般是由气滞血淤引起的。这种人的性格特征很明显,比如多疑、爱钻牛角尖、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受寒,我们有时说“冻得发青”,我在临床发现面色发青与肝气郁结有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因为气滞影响了气血的运行。

可以根据面部的气血变化,找出月经失调的原因,并且辨证施治、对症治疗,这就是老中医治疗月经失调的高深之处了。

个人经验 仅供参考 老中医王圣尉 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