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单产低,幼园所占比例较大,且存在品质差、叶片黄化以及其他营养元素失调等症状。柑橘种类、品种繁多,周年多次抽梢和发根,挂果期长,故树体具有一定的营养特点和需肥规律。当立地条件确定后,自然因素的影响很难被改变,但是通过合理施肥,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柑橘树体营养,提高产量及品质。为此,本文针对不同矿质营养元素收集和整理相关和有用的研究资料,帮助各位了解和清晰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对柑橘的效应,希望对广大柑橘种植者在用肥管理上提供参考。 一、大量元素(氮、磷、钾)营养效应 1、氮 氮是作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氮是叶绿素的组分元素,施N量与叶片N、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缺氮减少光合面积,从而影响光合产物形成,而叶片中形成的光合产物是果实中糖分的物质基础,从而导致糖含量显著下降。而且由于缺氮导致果实内激素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影响果实的生长动态,而果实发育进程的变化导致了有关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在使用有机肥和磷钾肥的基础上,不同施氮量对柑橘产量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差异,而且改善了柑橘品质,有研究表明在每株施氮0-1.75kg内,总酸含量由7.7g/kg下降到5.0g/kg,而转化糖、还原糖及Vc含量分别增加了12.2%、12.3%、13.3%。氮肥对柑橘的营养生长影响最大,包括枝梢长度、直径和生长量以及茎秆重量,而对柑橘产量和品质,氮、钾肥的影响程度大于磷肥,缺氮处理的柑橘果皮变薄,着色提早,出现早熟现象,而导致保存期比OPT处理缩短了13天。国外有关柑橘施氮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氮肥的利用效率及对环境的影响,认为每年合适的施氮量是200kg/公顷(即按照每亩60棵挂果柑橘树计算,每棵需含氮15%的肥料3斤左右)。 2、磷 磷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同时又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果树上施用磷肥,能使根系发育良好,树势健壮,促进花芽分化。在温州蜜柑的研究表明,供磷量少于0.115kg/株或供磷过量大于0.865kg/株均有阻碍春梢生长的作用,从产量构成因素上看,施磷0.615kg/株使单株挂果数增加了21.0%,而施磷0.365kg/株则使单果重增加了17.9%。以每株施磷0.615kg为极限,在这一范围内,施磷还能提高糖、Vc含量,果实品质得以改善。对品质也有显著影响,主要提高了采收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糖、Vc含量,还有效降低柑橘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和烂果率。增施磷对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大,但却降低果汁总酸含量,从而使固酸比增加。 3、钾 钾具有提高产品品质和适应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因此有品质元素和抗逆元素之称。研究表明施钾能提高脐橙产量,并有提高柑橘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趋势,但施钾对品质的影响年度间差异较大,尚需进一步研究。且不同形态的钾肥效果不同,这与土壤钾硫含量和施用其他肥料品种有关。硫酸钾及氯化钾均能使柑橘品质得以改善,但硫酸钾的作用略高于氯化钾,从增产效果上氯化钾和硫酸钾肥效相当,而在改善品质方面也是硫酸钾优于氯化钾。钾对柑橘日灼和裂果有明显的作用,合理施用钾肥有利于减轻或防止果实日灼、裂果的发生。不同的施钾时期对柑橘果实发育、裂果和品质也有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3月中旬施钾肥可提高花蕾质量,花蕾平均干重由对照的71.7mg提高到79.7mg,进而促进幼果生长,增加果皮厚度0.04cm,采前裂果率下降6.2个百分点,但却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5.8%(即对化渣不好)。而3月中旬与7月中旬分别施钾肥,既可减轻采前裂果,又能维持较高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钾之所以能够减轻柑橘的日灼和裂果,其原因可能是钾能使细胞壁增厚而提高细胞木质化程度。 二、中量元素(钙、镁、硫)营养效应 1、钙 红壤是我国柑橘栽培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其酸性强,活性铝含量高,是制约柑橘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的主要障碍之一。在红壤桔园施用石灰的报道也很多,施用石灰具有降酸改土的作用且土壤施用石灰还能供给柑橘钙素营养。因此红壤桔园施用石灰,增产和改善果实品质的效应都十分明显。钙具有稳固细胞壁、细胞膜的作用,缺钙常使植物生理代谢活动发生紊乱进而引发生理病害的发生。研究认为喷钙处理果实总钙含量比对照高5.9%-14.4%,但几乎都被果皮吸收,因此,喷钙对减轻柑橘果实浮皮是有作用的。但喷钙并不会影响柑橘果实品质,可食部分钙含量及果实色泽、 可溶性固形物、酸度、固酸比各处理间几乎无差异,均未达到5%显著差异水平。不同类型的柑橘对钙硼营养有着不同的反应,补钙补硼时期应提前到花前至盛花时进行,提早喷施对柑橘开花和小果发育有较好的帮助。 2、镁 镁是叶绿素的中心原子并调节植物体中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在施氮磷钾基础上,施镁增加柑橘产量,改善了外观品质,使果皮变薄。喷镁还使花粉管显著增长从而使花粉发芽率较对照增长,提高座果率。但镁处理使果实延迟成熟,着色较差,镁处理的果实总糖稍低于对照,但维生素C的含量较对照增加。高镁与高氮处理都会使果实延迟成熟,但机理是否有差异尚未见报道。 3、硫 缺硫导致柑橘树体积累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阻碍蛋白质合成,果小畸形,皮薄汁少,严重时汁胞干缩。连续施硫肥明显提高了柑橘叶片硫和氮含量,柑橘果皮中硫含量提高、氮含量降低,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改善。 三、微量元素(硼、锌、铁、锰、钼)营养效应 1、硼 硼的重要营养功能之一是参与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对植物光合作用及生殖生长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品种柑橘开花前后子房(幼果)硼的动态变化不相同,例如赣南“纽荷尔”和“朋娜”脐橙在果实膨大中后期硼含量均出现显著上升,两品种果皮和果肉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与果实硼含量出现同步积累。研究施硼处理能提高柑橘果实成熟前的还原糖、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收获期的还原糖和滴定酸含量,并提高了果实成熟期总糖含量,增强柑橘果实发育初期酸性转化酶活性和果实发育后期中性转化酶活性。喷硼与对照相比,座果率提高,并使果实增大、着色好、降低总酸量、提高总糖量、增加糖酸比和固酸比,但硼对果皮厚度的影响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缺硼和硼过量处理均抑制植株的生长,其中根系和下位叶影响最明显。而由于柑橘不能形成多元醇物质,无法形成 “polyol-B-polyol”复合物,使硼在柑橘中的移动性受到限制。喷施的硼只有不到9%被植物吸收,而叶吸收硼主要发生在叶面喷硼后的一天,吸收的硼在75天和240天分别仅有0.3%和3.2%被转运。因此,了解硼的作用、掌握合理的施硼方法很重要。 2、锌 从植株外观上看,缺锌病株上新叶的叶脉间可发现肋骨状的鲜明的黄色斑块,有的植株新叶变狭小枝梢节间缩短,叶呈丛生状。施锌肥能使花粉发芽率提高,花粉管伸长,提高座果率,还增进了果皮的光滑度。喷锌比对照,可提高溶性固形物、全糖、还原糖,降低酸度,但也有于此不一致的研究结果,因此施锌可以增加柑橘果实产量,但对品质的影响差异较大,尚需进一步研究。 3、铁、锰、钼 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铁和锰对光合性状均有显著影响,铁对叶绿素含量、锰对希 尔反应活性的影响最大,Fe:Mn=1.85时,净光和强度最大。且两元素间的互作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有很多关于铁锰相互关系的报道。研究温州蜜柑时提出锰不拮抗铁的吸收和转运,但影响其有效利用。高浓度铁对锰的吸收和运转有拮抗作用,但浓度低时则有互助作用。保持树体铁、锰平衡,对于减少铁锰营养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不同的砧木对于铁的吸收利用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关于砧木对元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在其它果树上也有报道。 钼参与根瘤菌的固氮,因此在豆科作物大豆及花生上应用研究较多,而在柑橘上单独施用钼肥鲜有报道。 四、橘园矿质养分需科学合理施用 柑橘内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生育期含量也有变化,如脐橙果皮和果肉B含量均于果实膨大期出现显著上升高峰,而对应的Ca含量在幼果期至果实膨大初期相对较高,之后趋明显下降。最近关于柑橘矿质营养的研究较少,随着近年来施肥的不断增加,土壤养分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且又引进了大量的柑橘最新品种,以前提出的养分丰缺指标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在的柑橘研究。当然,通过简单的分析不同矿质元素在柑橘上的施用效果,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施用,无论对柑橘树体营养还是果实产量及品质都有一定的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