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王”名帖摭谈【18】 | 墨池头条

 心存爱即是春 2016-07-17

(二)结构

水墨丹青起于“一画”,书法中更有“一点成一字之规”之说。一笔落下,界破时空,万千气象,入纸云烟。此时此际,一个点画如同一次呼吸、一个眼神,此中血脉精神彰显开来,在或多或少的点画中构成了色彩缤纷的世界。从空白之中诞生,又衍生出了新的空白。于是,动静之间,或如力士挥拳,或如美女婵娟,溪花禅意,落日炊烟。或若大厦将倾,更见力挽狂澜于既倒。疾徐之际,聚散开合,妙理无限。虽不复见原字之出处,亦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圣教序》单字结构奇趣,变化不拘故常,只能从中采撷一二,以助深悟行书结字之理法。

王羲之《圣教序》拓片局部

1.开与合

字之开合多见于左右结构的多部件之间,一开一合,打破平板。开则空间大,合则空间小。原本直立的两部分,或上开下合,或上合下开,便有了字之重心的稳与斜。一般而言,求稳易,在不稳中求稳难,而每部分的斜画又可找到斜中求正的依托,于是整体又形成稳健的字形佳构,此以“非”字最为典型。此种结字原则,竖画是关键,不可忽视。再如从“隆”“镜”“谢”等字中亦可悟开合之妙。当然,开与合是辩证的统一,故从整体出发,有合必有开,有开必有合,方合度也。

2.松与紧

在单字结构中,点画多者则有不同间距的变化,点画少者亦可明显见出空间布白的变化,从而形成松紧不同之势。此法度既表现在不同部件间对比上,又包含在点画之间的伸缩对比中。松则近于虚,紧则近于实,松紧有别,虚实相生。此有多种形式打破楷书中的惯常位置,加大不同区域的松紧构成。如上紧下松、上松下紧、左松右紧、左紧右松,因字而别,时出新意,如“妙”“于”“悟”“水”“月”“而”“罪”“截”等。从字的外围与中宫看,亦有外紧内松与外松内紧之变化,前者如“诚”“故”“波”等,后者如“藏”“夜”等。松紧与虚实可从字的整体来看,也可以聚焦于字之局部。如“烛”字,整体左紧右松,而“火”部内紧外松,右部“蜀”上松下紧,右下部又见左紧右松,可谓处处有生机,幻化无常而又妙不可言。

3.欹与正

《圣教序》中,字凡少作正局,然又能做到自然和谐。在欹侧之中求得平衡,现出欲倒不倒、似欹反正之趣。此法在开合之中已露端倪,因为字之大开大合必然寓于欹侧之中。欹与正的协调主要有左右、上下、上中下三种类型。或左欹右正,如“腾”“朝”;或上正下欹,如“远”;或上欹下正,如“雪”;或上中下变化,如“崇”;或外正内欹,如“阇”等等。《圣教序》单字总体感觉平稳,欹正相合,此法可灵活运用于日常书写之中,特别是在创作之时或欹或正,不拘成法,应为求得整行乃至整篇的平衡与协调而变。

4.错落

《圣教序》多字之间大小错落,充分体现释怀仁之匠心独具。在相邻字中绝少大小雷同者,故时见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加上轻重变化,更使原本无关的上下气脉因错落而生流动气韵,殊为可观。就单字而言,羲之少作上下左右平齐,或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形成动态之美。前者如“聪”“鄙”“理”“相”,后者如“于”“类”“诸”“条”等等。错落来自于不同部件的高低对比,除由本身字形决定很难形成错落外,有时需要左低右高,形成一种与横画等类同的笔势而趋向统一。有时又需要左高右低,以求得上下呼应或重心平稳等,此视上下字而变化。

5.其他

《圣教序》的结字我们只能更多地去挖掘单字之美,虽有集字之功,但毕竟难以再现羲之尺牍风流。所以,用于整体章法中的单字结构仍然需要从羲之留存后世的完整摹本中去悉心体悟,并多加思考。比如如何求得结构法度统一而现出风格,如何寻求变化而又能使法度统一,如何加大各种对比因素而又求得协调,不一而足。其中就涉及到一个“度”的问题。总而言之,点画构成单字结构,既不能缩手缩脚,又不能冲破藩篱,在“过”与“不及”中把握一种书写自由的意趣。而“不工之工,工之极也”或许可以作为最好的注脚。

《圣教序》结字之美,万千气象聚于斯,自兹以降,历代书者规模借鉴,诚然难有面面俱到,但从中得其一肢半体,亦是卓然成家。吾辈只能锤炼技法,并涵养心性,以独具之慧眼入室登堂,自可成一家之风貌,书脉流长。素笺之上,以一画界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