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这几种凶险的输液反应,你遇到过吗?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6-07-17

静脉输液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一种介入性治疗。输液反应是临床使用静脉制剂时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为医源性不良反应,由此而导致的医患纠纷也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医患双方的利益。


临床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热原反应、过敏反应、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静脉炎、空气栓塞和血管迷走性晕厥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输液反应无可预见性,而且患者个体差异较大,输液反应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多种多样。



热原反应


热原反应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引起机体发生热原反应的物质有致热原病菌(主要是细菌内毒素)或其他物质污染液体或输液用品。机体对细菌内毒素有一定的耐受范围,被污染的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后致热原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


热原反应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轻者体温在38℃左右,重者发生高热。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严重时可发生寒战,高热达>40℃,伴有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并有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等全身症状,甚至导致昏迷、休克、死亡。

热原样反应

热原样反应通常于用药后7~10 h(速发型1~4 h)发生。由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一种类似热原反应的反应。当使用的输液剂或其临床复配剂受到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注环境等污染,不溶性微粒超过限量或个体耐受阈值时,临床上即可能发生热原样反应。

热原样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随后体温骤升至>39℃,还可出现关节疼痛、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短暂性蛋白尿等,严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脑水肿和喉头水肿。

过敏反应

通常在用药后数秒钟发生,亦有在数分钟至半小时后或在用药的过程中发生。多见于青霉素类抗菌药、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物使用时。患者常规输液后10 min~1 h出现皮肤瘙痒,继而全身皮肤出现荨麻疹,临床还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鉴别。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发热,严重者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可致过敏性休克。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俗称晕针,主要因为患者情绪紧张、焦虑等,致周围血管扩张,血压突然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头昏、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继而晕厥、意识丧失,因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常减慢。

循环负荷过重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所致循环负荷过重,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功能衰竭。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痰,肺部听诊可闻及双肺湿啰音。

静脉炎

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的皮下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空气栓塞

输液过程中因排气不尽,输液管连接不紧漏气,输液完毕加液不及时,尤其在加压输液、快速输液时很容易导致静脉栓塞。侵入空气量大时,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致患者死亡。

作者:徐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