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云的第一位产品经理首吐心声:阿里六年,我为啥三次想走?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07-18

水易,阿里云产品平台资深专家。他腿长一米八,走路带着风,是个男神,来阿里云五年,升了三级。怎么看,都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但就在这段不算太长的岁月里,他曾经三次认真考虑过自己的选择。



01

到了土匪窝

第一次,就发生在入职阿里云的第一天。2010年的夏初,阿里云刚成立,北京泰康金融中心的办公室里放眼望去,一水儿熬红了眼的码农。


办公室弥漫着一股汗味,烟味,还夹杂着脚丫子味。水易在微软做了三年产品经理,穿梭在高档写字楼里,小伙伴都是学霸。


当时的阿里云,没有销售,没有运营,一穷二白。更过分的是,面试他进来的人,还在会议室里讨论为什么需要一个产品经理。


简直就是从正规军掉到了土匪窝啊!


微软前同事旁敲侧击的问他要不要回去。水易咬牙切齿地想了一个晚上,谢绝了。


“如果继续在微软,我能清楚的看到五年后自己的样子。但在云计算,未知是风险,也无限可能”。


坚定他的,是那些屌丝码农同事。他们在聊起自己的项目的时候,眼睛里都是闪着光的。


这里,似乎,有那么一点不一样。


02

黑夜前行




第一次冲锋打怪,就在几个月后。


当时,阿里云的SQL ENGINE业务团队,压力巨大。系统平均每天崩溃三次以上,好不容易拉到的几个单子,客户不是在跳脚,就是在骂娘。


阿里小贷是最早的客户之一。小贷有个负责人叫不老,那时被各种系统崩溃折磨得神经衰弱,只要一听到手机预警就直哆嗦。不老同学回忆,当时不得不用自家宝宝的笑声当报警铃声,来缓和这种焦虑感。


水易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去SQL的。但他的心里也在打鼓,一旦撑不住,是不是也要卷铺盖走人?


但转念一想,死也要死漂亮,先干了这票再说。


当时已经逼近年关,SQL的口号也特别朴实——让阿里小贷的小伙伴,能在家过个好年。

大家哼哧哼哧干了三个月,项目能正常运转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也给他上了最宝贵的一课。在落魄的时候,是客户带着我们往前走。“阿里云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是欠了客户的”,无论是最大做多大或者多小的项目,水易总是提醒自己,要有敬畏之心。


但光是填坑,对不起客户的包容。水易和研发的小伙伴,接着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之前系统之所以经常崩溃,在于核心代码不稳定。要根治,绝对不是一件易事,作为每天都运转着的系统,替换掉核心代码意味着,在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上更换引擎。


但既然决定做,那么多大的风险都要上。原来的996变成了007,团队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把代码重新码了一遍。


后面的事情有些出人意料。


在新代码上线后的第一天清晨,水易被一个工程师的电话吵醒,隔着听筒,都能听到对方的声线都打颤了——“不好了,出大事了”。SQL正常的运算时间是三个小时,但那天,工程师却发现只用了半个小时,“肯定又崩溃了”。 


所有人都很紧张,码农们撅着屁股忙乎了一个上午,事实却是,因为系统的性能被优化,运算大大提速。大家有点不敢相信,又推演了一遍,情况还是如此,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那一年的时间,就像是黑夜里的前行。你只看到很远的地方有一道影影绰绰的亮光,你不知道还要跑多久,也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个坑等着你。


水易说,当时支撑着他走下来的,根本不是逻辑,而是一种傻傻的信念。你必须克服对失败的恐惧和不确定的茫然,摸着黑一直往前走。

03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接下来的2011年,是阿里云史上最艰难的一年。依旧很苦逼,依旧看不到前景。

每天都有传闻,王博士要干不下去了。


那一年,还发生了著名的孙权夜访。因为支持系统仍然频频故障,小贷的老大孙权带着核心团队,叩响王博士的门,“再这么不靠谱,兄弟我就要跟你们一起死了”。


很多人觉得迷茫,离开了。猎头也闻风而动,给水易打电话:你现在不走,等跌停板的时候,想走都走不了。


说没有纠结和动摇,绝对是骗人的。


在那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水易会想起第一天来阿里云报道的情景,如果想要顺风顺水的生活,一开始,就不会来。并不是跟自己赌气,而是憋着一口气。抱着那么大的梦想进来,怎么能做成这个鸟样子!


又一次临危受命,2012元旦刚过,五十号人马直接从北京扑到了杭州滨江园区,小贷的办公地,现场找问题。


每周七天,没日没夜。


大年二十九的晚上,送走了项目组的其他同学,水易回到酒店,写了一个生平最长的一份周报——距离小贷315日的项目节点还有一段时间,能不能力挽狂澜,还不确定。但目前团队状态很好!士气很好!还有希望!


第二天就能回家吃团圆饭了,但他却一点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是一种结束了高考还没看到考分的忐忑。新一年,团队是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万一做得不好,很有可能被解散掉。


但即使是怀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也要事无巨细的安排好后续要做的事情。当时水易觉得,这种心态是尽人事,听天命。后来他才发现,那种感觉,叫做向死而生。

 

04

人生第一个3.25


2014年,阿里云回击了所有质疑,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有更多的外部客户愿意把数据放在云上。但就在那一年,水易领到了人生第一个3.25



     那一年,一个叫CDN(内容分发网络,是一种用靠近用户的边缘网络节点加速用户访问的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图片、视频内容比较多的网站的页面加载速度)的产品问世,希望打安全牌,服务更多中小企业用户,但遗憾的是,时机并没有成熟。


团队不具备铺那么大盘子的能力,项目上线之后,出现了七次大型故障,其中五次是P1级别的故障,这是最高级别的bug,杀伤力相当于双11当天淘宝网不能登陆。


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他和当时CDN运营的老大以及技术的老大,主动跟当时阿里云总裁菲青请缨,自领3.25


这个3.25打得很疼,尤其是对团队的小朋友。项目当初被给予了厚望,大家都付出了很多,虽然3.25并没有牵连,但宣布结果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


水易说,那段时间,每天都要不断拉人出去开会。一方面是反思;另一方面,也要尽快舔好伤口。


不但舔自己的,还要舔别人的。


对于追求极客精神的团队来说,大家一直都是坚韧的,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是靠一条路走到黑完成的。


但对于一个正全面走向市场的阿里云来说,客户用脚投票,必须要更具市场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梦想和初心。“要放下偶像包袱,承认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这是生动的一课,水易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有敬畏之心。


他给出的方案不是放弃,而是先把精力放在大客户身上,修炼好内功,先做好贴身服务。再慢慢向中小型企业辐射。


三个月后,团队的营收曲线画了个漂亮的鲤鱼打挺。


水易说,死磕其实很容易,但傲慢的团队,往往会毁于执念。有时候,曲线救国,往往凝聚着更多的信念和责任。


“带着大家一起壮烈牺牲不是牛逼,带着大家走出困境才是”。


05

现在的阿里云,早就走出了那段最困顿,最迷惘的时光,涅槃重生。


现在的水易,从原来的执行,转型为策划和规划。


在阿里的这些年,有刻骨的伤,有铭心的痛,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欲罢不能。


这种欲罢不能,水易解释为成长。


If it didn’t kill u ,it only makes u stronger.


【橙报】专注深度访谈

每周三出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