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性格标签的ONS,微信棒打鸳鸯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07-18

昨晚,公众号柏拉图APP的一个小应用“性格标签”在朋友圈悄然走红。几个小时之间,朋友圈被快速刷屏。


从产品角度来说,以星座为入口,简介的图片和有趣的文案设计,让这款应用具备了基础的传播条件。通过图片传播也是比网页更加容易阅读,又减少举报的好方式。加上微信已经对这类测试型产品封禁了有年头了,朋友圈缺少了这样的娱乐产品。所以即使要使用这个功能还需要关注公众号,但是还是一夜之间,需求被刺激爆发了。


但可惜的是,不知道产品的开发者是有意还是无意,产品在一开始就注定了是短命的。在微信开发圈里玩过一阵子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结果是不会有意外的。早晨,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没想到,不到半天,都应验了。



应该说,这款产品触碰的都是一些微信应用开发者中新手才会触碰的红线。诱导关注+测试类应用。过去2年,这类产品被灭的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除非你没有能传播起来,否则是必然会被封的。所以柏拉图APP这个公众号竟然还用公众号来玩这个应用,确实大大出乎了大多数业内人的预料。至少在过去一年里有人冒险玩,也只会用某个域名或APP来试试,做做品牌或者赚点下载。毕竟公众号是微信自家的,引导到公众号,几乎是分分钟会被清零的。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个担心。


早上发出朋友圈的时候,我还在想,会不会开发者其实是特别聪明,利用周五午夜的监管空档期进行传播,然后周六一早发道歉信,删除应用,然后保住百万关注。可惜,这种情况没有发生,150万关注就这么没了。


至于对微信平台是不是霸道的讨论,肯定又会激烈讨论一阵子。但考虑到性格标签触碰的诱导关注对于微信来说真的是非常非常底线的一条红线,所以在这条上很难改变。早期通过诱导关注积累了粉丝的公众号现在都是偷着乐呢,因为这类阶段性红利已经再也不会出现了。在微信平台上用人家的产品,这个基础规则还是要遵守。除非有一天你有本事用滥用垄断地位去告微信。


倒是另外一个点是值得讨论了,朋友圈究竟需不需要娱乐型的应用。从大家乐于转发的角度来看,用户需求是大量存在的,用户并不是被蒙骗或者胁迫分享的。这跟“不转不是中国人”完全两回事。


我现在每天还是花了不少时间在看朋友圈,朋友圈内容的贫乏也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娱乐型应用存在呢?测试甚至算命,不是什么恶性的,至少跟黄赌毒不能相提并论。我相信未来微信应该也是会开放更多应用的类型的。


我现在能理解的微信管理朋友圈的出发点是

1、尽量避免雷同的内容大量出现在朋友圈,也就是尽量避免刷屏。

2、避免那些需要提交用户个人信息的应用,以免留下危及用户隐私的问题。

3、不希望出现更多一些所谓吸流量的大号,出现更多纯营销的号。(说不定一些老号也在某一天会被清理)


当然,现在公众号涨粉已经是众所周知的难和贵,远远超过APP的成本了。加上朋友圈还是最活跃的社交场景,品牌和推广需求当然还是非常非常旺盛。所以给大家几条建议吧,优先级从高到底

1、要做公众号,还是看看自己的产品是不是能支撑足够强的服务需求,这是微信做连接器的需求,这是根本。

2、诱导关注这事千万别怕,不说三遍,你也得记住了。

3、如果对微信的规则没法特别理解明白,想做些传播尝试的,千万别用公众号。APP可以做的肯定比公众号多,你看看滴滴红包不也是这么做的嘛。但是APP的分享接口也是会被封的哦,所以别无法无天。

4、非要不死心,要做些测试(出于正能量,一起从用户角度),那就还是用网页吧。万一,我是说万一,你损失毕竟还只是一个域名被封了。


说在最后,这么多年跟微信团队打交道很多了,总体来说,微信团队的初衷和立意都还是从用户体验出发的,在解决问题上也是足够高效的。微信的一些规则上确实是有些生硬的,但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为什么情愿刷朋友圈,而不是微博的原因之一。当然我也认为朋友圈产品确实太需要升级了。


好了,ONS结束了,一切还要继续,周末好好休息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