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不能流畅阅读英语文章?

 海鸥7lwtc0mmbh 2016-07-18

  不少人问到,学了十多年英语,但还是不能流畅地阅读英语文章,为什么呢?有什么办法改变这一现状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语言学习是相通的,不妨就从我们熟悉的汉语学习探究其原因所在吧。

从小学开始识字到能够快速无障碍读懂绝大部分中文文章,我们花了多长时间?最保守的估计也有六七年吧?事实上,即使对于中文阅读来说,阅读能力的提升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假设现在有机会让你重做小学语文考试的阅读题,你是不是会觉得超级简单,几分钟就写完了?但你当年在读书时可能花一个半小时都未必能做完。道理非常简单,因为你的阅读能力从小学到现在一直不断在提升。

  那对于英文阅读呢?其实在提升阅读速度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因素也是阅读量。很多人虽然看似学了十年英语,但除准备考试,背单词和上英语课之外,真正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是非常少的。学了十多年英文但原版书没完整读过一本的比比皆是。既想投入很少的时间精力,又想快速提高阅读速度,这本身就很不切实际。提升阅读能力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多读,大量地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量,阅读量是一切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

  但仅仅依靠足够的阅读量积累就能让你达到接近母语的阅读水平吗?答案并不是。因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假以时日,每个人都能成为阅读大神了。实际上,有些人虽然在国外生活学习了很多年,英文阅读量也不低,但还是没能达到流畅阅读英文材料的程度。为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它叫“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刻意练习”这个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K.Anders Ericsson 提出(同时他也是“10000小时定律”的作者)。“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刻意练习”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应用。拿体育运动来说,研究人员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时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自己并不习惯的动作。普通的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的高尔夫选手则需要不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

  而刻意练习的程度,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顶级高手的关键。用这个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英语爱好者那么多,但真正能成为英语高手的却凤毛麟角?普通的英语爱好者享受的是英语带来乐趣的过程,比如闲暇时看看美剧,读一读原版书娱乐一下,浏览一下英语新闻,整个过程轻松愉快。但顶级高手的训练过程却毫无乐趣可言,他们会针对一个个点进行大量有挑战性的训练,比如为了练发音练到嘴巴疼,一篇议论文会针对不同论点反反复复练习修改上好几遍,做那些夹杂着各种口音且语速超快的听力训练——这个过程会让你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一点也不好玩。但它却是决定你能否取得有效进步的关键。

  假如你现在的水平可以看懂各种简单的原版书,为了提升阅读能力,你应该选择那些对你而言有挑战性的读物,比如难度大一点的外刊,这样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事实上,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接触到的阅读材料难度也一直在不断提升,从小学的句子短文到高中大学复杂的文学作品,而这也是刻意阅读练习的一个体现。

  如何进行刻意阅读练习?

  进行刻意阅读练习有两个关键,一个是阅读材料的选取,另外一个是阅读理解技能的培养。先说阅读材料。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里面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长期待在这个区域很难取得进步;最外一层是“恐慌区”,这个区域里面的技能难度远超我们现有能力,会让人产生挫折,焦虑等情绪,也会对进步产生阻碍。最中间的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

  关于阅读材料的选取我们可以参考“学习区”的概念:即:选取那些对你有难度但又可以通过一定练习驾驭的材料。维克多英语阅读系列产品就是秉承这一思路,综合难易度选材,打造让读者可以“摸得到”的阅读语篇,训练之后可以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当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适合自己的“学习区”材料并不相同,这个需要学习者本身去尝试挑选。就如一本维克多的阅读书,文章分为不同的话题、不同的体裁和不同的难度,读者可以从自己适合的“学习区”出发,反复学习,不断强化。很多学者提倡阅读训练材料以新闻报刊为主。笔者也比较同意。维克多阅读语篇也包含大量的报道类文章,这样的语篇篇幅较短,而且信息量大,逻辑性强,非常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

另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是考试试卷上的阅读部分叫作“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而不叫“阅读”,这其实揭示了一个道理:阅读过程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叫“阅读(信息输入)”,一个叫“理解(信息处理)”。而很多人往往只注意到了“阅读”,并没有去训练“理解”能力。所以刻意阅读练习的关键其实是培养理解能力。一般来说,制约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词汇量

  2.语法句法基础

  3.背景知识

  词汇量是阅读理解的基石。高中阶段也许掌握的几千个单词就够用了,但从长远出发,要想流畅地阅读外版英语,这个数字远远不够,词汇量提升的最好方法还是通过阅读。

  语法句法基础对阅读理解的准确率也有很大影响,最常见的是各种长难句,如果你句法基础不好的话,理解起来会非常吃力。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哪里基础不好就补哪里——语法句法知识也就那么多,一本教材认真看完也就几个星期的事情,但对理解能力的提升却是显而易见的。

  背景知识这一点经常被人忽略,但它对理解文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举个例子,如果你对英国的政党制度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经济学人上的这篇文章关于英国工党选举的那些事估计会看不懂,尽管你知道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短语的意思。

  除了上面这几个基本要点之外,做理解能力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文章的逻辑。为什么你在做阅读时每个句子好像都读懂了,但做题时又想不起文章在说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你读的并不是整篇文章,而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和句子。而孤立的信息是最难被记住的。每一个句子都不是空穴来风,每一个句子都有存在的理由。阅读的时候,对于看到的每一个段落、句子、短语甚至每一个单词,都应该多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有什么目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读文章,不仅仅要认识单词,还要搞清楚文章的结构、写作意图和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训练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才能获得。除了足够的阅读量积累之外,还要保持刻意练习的习惯——跳出阅读的舒适区,去挑战有难度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词汇语法基本功,并有意识地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这并不是一个让人轻松愉快的过程,刻意练习一点都不轻松,因为你在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的东西,但只要你能够坚持下去,你将会蜕变进化,收获强大的阅读理解能力,无障碍阅读英文也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