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还做过这等蠢事?我都不记得了”

 昵称535749 2016-07-18
“我还做过这等蠢事?我都不记得了”

娱乐 娱乐

“我还做过这等蠢事?我都不记得了”

罗芊 罗芊 昨天


“说谎的人都是健忘的”(A liar is forgetful)。

谁没有一些“不堪回首时刻”呢?

当着老板的面不由自主爆了句粗口然后超后悔,在最好朋友的婚礼上完全处于状态外表现得像个白痴……这些不堪回首的事情,好像特别容易忘记。

为了探究“人们为啥对自己做错的事特别健忘”,美国西北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 9 组实验,共有 2100 人参与。

在其中一组实验中,参与者要在纸上梳理自己做过的“好事”以及“不堪回首的心虚往事”。结果表明,人们对自己做过的蠢事印象非常模糊,反而是自己做过的大好事细节都记得超清楚。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命名为“非道德健忘症”(Unethical Amnesia)。

这种“非道德健忘症”只针对自己,对于别人做过的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蠢事,人们的记忆并没有差别。也就是说,在关于记忆这件事情上,人对自己是有记忆偶像包袱的,会下意识给自己“洗脑”忘记一些自己曾经失手犯的错,而对别人犯的错并不会下意识遗忘。

在另外一项抛硬币实验中,参与者如果撒谎将会获得更多报酬。两周后,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回忆实验当天做的事情,比如大家一起吃饭、玩游戏这些细节,结果表明,在抛硬币游戏中撒谎了的人对那天的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而没有撒谎的人记得更清楚。

更深入的实验表明,人们对“非道德行为”的选择性健忘并不一定需要自己亲身经历。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分别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阅读了一个关于作弊的故事,结果表明,以第一人称阅读作弊故事的那一组给出的记忆反馈远远不如以第三人称阅读作弊故事的参与者。

也就是说,人们的记忆偶像包袱已经沉重到有代入感地阅读一个心虚作弊的故事,事后都会自动减弱相关记忆。

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 kouchaki 表示,遗忘有时是一种保护,在这个人人都想做道德小卫士的年代,人们会选择性遗忘一些不那么愉快的真相,就像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不让那些不愉快的回忆打击到自己。

就这样,精心地维护着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 在心里安利自己说“我是最棒的呢”。而事实正如那句波斯谚语所说的那样,“说谎的人都是健忘的”(A liar is forgetful)。

题图来自:Eiko Ojala

如果你对这篇报告里的各种实验感兴趣,点击这里可以看到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