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病夏治市民争贴三伏贴(图)

 数字人生6688 2016-07-18



  冬病夏治 市民争贴 “三伏贴” 贴药期间,忌刺激性和煎炸食物等,不洗冷水澡
冬病夏治市民争贴三伏贴(图)
先用姜汁将穴位擦红热,再贴药丸,效果才好。
  昨日是入伏第一天,也是 “三伏贴”的第一天,冬天常咳嗽、喘气的市民特地赶到医院贴药丸,希望能把冬天常犯的老毛病治好。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每年夏季初伏(今年7月19日)、中伏(今年7月29日)、末伏(8月8日)三天,将药物贴在病人特殊的穴位上,以治疗冬天常发的疾病。

  人太多

  海碗大的胶带用了两饼

  昨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泉州市中医院和福医大附属二院,来贴 “三伏贴”的患者各种年龄段的都有,以老人小孩为主。小孩多有慢性鼻炎、感冒病史,老年人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腰腿痛患者为主。很多病人都是听朋友介绍,第一次来贴。

  市民曾先生告诉记者,朋友患慢性支气管炎,每年冬天一发作就脸青面黑,几乎休克。朋友一年发作四五次,每次都要住院治疗,连贴三年后,已有两年没有发作了。曾先生冬天常咳嗽,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决定来试一试。

  病 人太多,医生忙不过来。在泉州市中医院实习的小刘说,仅一上午就用掉两饼海碗大的胶带。据泉州市中医院统计,昨日上午就有200多人前来贴药。

  尽管按中医理论,三伏当天贴 “三伏贴”的效果最好,但是其他时候也可以贴。医生说,只要最近两天来贴,按照规定时间,第二、第三贴依次推后10天,对疗效影响不大。

  贴药期间,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鱼、虾等易致敏食物。忌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等及其他煎炸食物。不洗冷水澡。

  “三伏贴”

  对虚寒型疾病效果好

  也有一些市民对 “三伏贴”的疗效表示怀疑。市民黄先生患有哮喘,一到冬天就喘得厉害。连续两年去医院贴 “三伏贴”,但效果不明显,后来到福州找西医专家治疗,三个月就控制了症状。

  全国第四批著名老中医苏稼夫说, “三伏贴”的疗效是有限的,它对虚寒型疾病效果较好,适合虚寒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虚寒型胃脘痛、关节炎、风湿性病痛以及阳虚性体质的人群。这些虚寒型疾病具体表现为:疾病遇冷发作或加重,不喜冷饮、冷食;虚寒型胃脘痛病人呕吐清水(不是酸水);虚寒型哮喘痰清白;阳虚性体质者怕冷,平常穿衣服比常人多,四肢末端冷,腰部常感冷痛等。

  “坚持连续三年贴‘三伏贴’的患者,其有效率大概在84%左右。”苏稼夫说,如果病人没有坚持三年,半途而废;如果病人的疾病不是虚寒型疾病;如果没有贴满足够的时间, “三伏贴”的效果都会受到限制。

  对虚寒型疾病患者, “三伏贴”也有禁忌人群。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到了肺气肿阶段患者,肺结核患者、湿热型胃痛患者不适合 “三伏贴”治疗。病人在哮喘发作期间,发热期间以及有皮肤溃烂、过敏性皮炎患者以及孕妇接受 “三伏贴”治疗要慎重。

  西医:

  “三伏贴”疗效没有共识

  对 “三伏贴”可以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病等疾病,西医有不同看法。

  福医大附属二院呼吸内科陈晓阳博士说,目前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方案,西医对哮喘的有效控制可达90%,患者不会有明显症状,可以正常生活。患者治疗哮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症状稍有缓解,患者不坚持用药,以致疾病复发。只要配合医生治疗,西医治疗哮喘的效果是有保障的。不过有10%左右的哮喘难以治疗,这部分病人可以尝试用中医治疗。

  陈晓阳说,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阻塞性肺病,目前是一个医学难题,西医也没有较好的办法,目前西医能做的,也只是减缓症状恶化的速度。西医治疗进展不大的情况下,病人可以尝试用中医的方法如 “三伏贴”进行治疗,也许中医治疗能有一定效果。

  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黄子成说, “三伏贴”治疗慢性胃病的效果目前没有得到专家共识。不过西医治疗慢性胃病的时间也较长,服药一般需要一至两个月时间,也可能时间更长。如果按照规定治疗,西医能很好地控制症状。但是慢性胃病复发率较高,一些患者症状缓解后不久又复发,所以慢性胃病的治疗也是一个长期性过程。

  他说,中医治疗慢性胃病一般根据症状进行治疗,但是不少胃病的症状与胃受损情况不一致。有的胃病症状很轻,但是胃受损严重,所以治疗胃病最好进行胃肠镜检查。

  中医:

  “三伏贴”能提高免疫力

  对西医的质疑,泉州市针灸学会秘书长、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黄聪阳说, “三伏贴”所治疗的疾病多是慢性病。哮喘、慢性肺病、慢性胃病对西医也是个难题,西医也没有办法根治。西医治疗这些疾病常使用激素、抗生素,服药时间长,药物副作用大,而且控制症状后也可能反复。

  他说,尽管部分患者贴了 “三伏贴”后病情也有反复,但是通过观察,贴过 “三伏贴”后病人疾病发作的次数减少,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减轻。 “三伏贴”主要是通过提高病人的免疫力,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有效控制和减轻病情。有的病人贴了 “三伏贴”后,取得了比西医更好的效果。

  链接

  在家自做

  “三伏贴”


  三伏贴的配方是甘遂、元胡、细辛、白芥子,每味各10克,用机器捣碎,以姜汁混合,搓成丸,贴在相应的穴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贴胃腧、心腧、膈腧(头伏和末伏贴)以及大椎、风门、膏肓(中伏贴)两组穴位。慢性胃病、脾胃虚寒者贴脾腧、胃腧(头伏和末伏贴)以及大椎、关元、足三里(中伏贴)两组穴位。

  贴药前先用姜汁将相应穴位刮红刮热,然后再用药布将药丸贴在穴位上。贴药保留24小时,如果实在难受,至少保留12小时,后自行除去药物,儿童或皮肤嫩薄者可在贴药后至少保留4—10小时后除去。贴药后出现局部皮肤灼痛、水泡、瘙痒等症,属正常反应,在除药后可反复多次涂擦少许茶油或花生油,防止水泡破裂感染。若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neteas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