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原国宝—天龙山石窟(十六)乱世凃糜
1918年,日本学者关野贞在《太原县志》的记载中发现了天龙山石窟,由此便开始了先后多次对它的考察和测绘。
但是,这同样也引起了文物贩子和日本商人的高度关注,在他们的蓄意盗掘下,上个世纪20年代成为天龙山石窟流失海外的关键节点,大多数洞窟的佛像、佛首被盗割一空,不少身子优美的佛像甚至被整尊的盗走,而其中尤其以日本商人山中定次郎为首,他甚至还在日本举办了天龙山石窟佛教雕塑艺术的专题展览。
此次文物流失的主角,是一个日本人,名叫山中定次郎。
因为他接触的欧美学者和收藏家相对较多,因此使得他意识到东方的艺术品在日后会有很大的市场存在,收益也无疑是巨大的。 他后来迎娶了店长的女儿,入赘店主,从此改名山中定次郎,随后便开始进入欧美市场。 1894年,他在纽约开设古董商店,又陆续在波士顿、芝加哥开了分店;1900年,进军英国,在伦敦开设分店;1905年进军法国,在巴黎开设分店。
晚清到民国,民国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二三十年,也正适逢中国文物界野蛮生长的时代。 1905年,敦煌莫高窟的住持王道士不经意间发现了北宋晚期僧人掩藏起来的藏经洞,敦煌石窟终于告破发现;洞中的大量经卷、经文迎来了各路探险家光顾,并最终流失到世界各地。 河南安阳小屯,也恰在这个时期发掘出了商王朝的殷墟遗址,大量青铜器、玉器被发现; 陕西周原,周王朝的遗址被发现,大量周朝青铜器出土; 洛阳,邙山一代因为要修筑京汉铁路而被挖掘,地下的唐三彩、陶器、青铜器等不计其数开始流入市场; 清朝末年,满清贵族们生活无靠,只能依靠变卖家产度日,皇家宫廷的宝物大量流失; 1928年,孙殿英盗掘清陵,将清朝王室陵墓的历朝珍贵文物悉数盗走。
考古界曾经流传有一张照片,便是这个山中次郎和天龙寺住持净亮和尚的合影。那么,是不是这个日本人和住持勾结,运走了为数众多的造像精品的呢? 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当时还流传有一本图集名叫《天龙山石佛集》,这本书据传便是山中定次郎在幕后操纵而写就。
之后,已经六十多岁的他,用两辆牛车装载的金银财宝顺利敲开了管理者净亮法师的禅房: “我终于用手中的真金白银说服了净亮僧人,他同意让我带走一部分造像的头部,这不禁让我异常兴奋,每当我带着工匠进人一个石窟,凿下一个佛首,那种喜悦,超过了得到黄金万两。” 经过长期的拉锯战,净亮和尚还是满足了他的请求;也许,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已经坍圮的石刻佛像,真的不如将之出售,换回可供众僧人生息繁衍的真金白银更划算; 在这里,我们无意对僧人做更多道德上的审判,毕竟不管何人身处那个时代,总是无法看清历史未来的走向;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这些文物早已湮没历史近千年而无人问津,和尚们作为寺院的管理者,取一部分出售以修缮寺庙,改善生存状况,时代如此,我们也不能过于求全责备。 从1926年山中商会的交易资料来看,当时他一次从天龙山共买走了45尊精美的佛头,其中的大部分早已流入日本当地及欧美的著名博物馆,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根津美术馆、大阪美术馆都收藏有天龙山石窟的历代造像,也作为主要的展品放在突出的位置。 历史早已过去,虽然历经80多年,天龙山石窟被盗卖的历史依然沉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