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过血常规的分析,发现一些早期血液病的异端?

 渐近故乡时 2016-07-18


在临床中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患者生病住院,医生一般都会开血常规检查,如何通过血常规的分析,发现一些早期血液病的异端呢?


今天小编就带来了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血液科黄仲夏主任的观点,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批评指正。





血常规主要反映血液方面的问题,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就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血细胞分类



血细胞是由骨髓产生的,主要含三个部分:

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后吞噬。

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红细胞系统疾病





1
红细胞系统检查正常值



血红蛋白(Hb):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100 fL

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0.5-1.5%



2
血红蛋白异常及意义




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


贫血的一般会出现一下症状:

1.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2.皮肤、粘膜苍白:睑结合膜、手掌大小鱼际及甲床的颜色泛白。

3.心血管系统:心悸为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有心动过速,在心尖或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

4.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特别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昏厥。 



3
红细胞体积异常及意义




红细胞增多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男性高于180g/L,女性高于170g/L,即认为是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增多的表现: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胀、头疼、乏力、心悸、失眠、眼花、怕热、出汗等;面部、手指、口唇呈暗红色到发绀,黏膜及眼结膜充血与血管扩张


一定要排除慢性缺氧、肿瘤等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因为缺氧状态下,会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高,使得红细胞数量增多。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的珠蛋白链有一种或几种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是比较罕见的,在南方地区多见,是一种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所以要与缺铁性贫血要鉴别



MCV低于正常值要考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疾病为缺铁性贫血,也常见于胃炎、消化性溃疡、痔疮、子宫肌瘤或慢性失血病人,也见于生长旺盛期儿童或孕妇。



MCV高于正常值一般是缺少叶酸B12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偏食者(进食蔬菜或肉蛋过少)或儿童、孕妇。


注意两类贫血若发生于老年患者要详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 



4
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异常及意义




网织红细胞增高要考虑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恢复期,急性失血,白血病,铅中毒等。


网织红细胞降低就要考虑是再障,反复输血,急性苯中毒等。




白细胞系统疾病





1
白细胞数及百分比正常值




2

白细胞异常及意义




白细胞数减少常见于:

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

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脾功能亢进:脾肿大、门脉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粒细胞缺乏症

恶性组织细胞病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慢性理化损伤

电离辐射:如X线等

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反应:磺胺、氯霉素等。



白细胞数增高常见于:

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

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

白血病

类白血病反应

糖尿病酮症酸中酮症酸中毒

严重烧伤

急性大出血

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注意:谨防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血小板系统疾病



血小板(platelet)是骨髓内巨核细胞脱离的细胞质片段,形状不规则,内含三种类型的颗粒(致密颗粒、α颗粒和溶酶体颗粒)。血小板只见于哺乳动物体内。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变化很大,正常值为10~30万个/微升血小板在血液中的平均寿命约10天,其主要功能是使血液凝固;也能够生成、储存和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血小板降低:

(1)骨髓造血功能受损而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抗癌药的应用等。

(2)血小板破坏过多而致的血小板减少,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体外循环等。

(3)血小板消耗过多而致的血小板减少,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血小板增高:

(1)组织受损及术后特别是脾切除后血小板可增高。

(2)血小板持续增高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的早期。

(3)急性反应,如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



小 结


血常规正常值非常重要 


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会导致不同的血液病 


了解其临床意义 


减少疾病的漏诊和误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