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

 hdpingxu 2016-07-18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他为二胡与琵琶的教学编写过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和十五首琵琶练习曲。1930年还分别用五线谱和工尺谱记录过梅兰芳的京剧戏曲谱,编成“梅兰芳歌曲谱”。刘先生还吸收小提琴演奏的长处,将二胡从伴奏乐器发展为独奏乐器,并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

刘天华的作品有十首二胡独奏曲、三首琵琶独奏曲、两首丝竹合奏曲。代表作有:《良宵》、《病中吟》、《空中鸟语》、《光明行》、《月夜》、《烛影摇红》、《歌舞引》、《改进操》等等。


请欣赏胡琴演奏家黄安源先生演奏的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

《月夜》1918年初稿,1924年定稿。通过对皓月当空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1918年刘天华在常州中学任课,深受学生爱戴,他组织及指挥的学生丝竹合奏、军乐队在常州有一定名望。每到暑假,他利用假期出去拜师学习,在家中的时间很短。即使这几天,他也日夜的用功练琴。这首曲子便是他在月夜下有感而作。乐曲细腻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感受,以及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思想。

《空山鸟语》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定稿。乐曲通过描写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病中吟》又名《安适》、《胡适》,是刘天华的处女作。表达了一个有志者在逆境中的内心痛楚及坚决奋斗的意志。


1915年作者遭受失业、丧父、贫困之厄运,自已又患病,感触颇多,孕育了初稿。1918年在江阴组织“暑期国乐研究会”时首次向人传授。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良宵》作于1927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乐曲表达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原名《除夜小唱》。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

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也是刘天华作品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简单易学。

此曲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烛影摇红》刘天华的最后一首作品,作于1932年。节奏明快,跳跃感强,富有舞蹈性。用烛影摇红这个词牌名恰当地表达了这首舞曲的舞姿和情调。

此曲是一首采用变奏曲式写成的舞曲,旋律富有中国古典色彩,但节奏上借鉴了西方音乐的三拍子及复拍子,新颖美妙地用了3/8拍、散板及12/8复拍子。

引子由3/8转入散板后引入主题,主题由四个部分组成,后三个部分分别采用第一部分的乐句进行加花变奏,节奏明快,跳跃感强,富有舞蹈性。

此曲并不是尽情欢乐,似一个受压迫的歌女,强颜欢笑,婆娑而舞,在华丽的、激情的曲调中蕴含着悲愤,结束在小调上。

《悲歌》又名《处世难》。刘天华作于1927年。有两种弓法,旋律绵长,节奏有力,表达了一种激愤的情绪。

乐曲曲式类似西洋音乐的前奏曲,又似广东音乐一气呵成的大乐段手法。主题悲痛、孤独、焦虑,当主题逐层发展到高潮后,突然以连续短促的音型,逐渐加快地向下倾泄。之后转入悲剧性的尾声。此曲手法,创新立异,在民族音乐中使用了半音及旋律带有调性不稳定。

此曲有两种弓法,旋律绵长,节奏有力,表达了一种激愤的情绪。

《苦闷之躯》又名《苦中乐》,作于1926年,乐曲表现了内心的苦闷及要消除苦闷的乐观精神和决心奋斗的意志。


乐曲借鉴了西洋古典音乐的严格变奏手法,包括引子。主题、三个变奏及尾声。舞蹈性强,但并不欢快,在带有性格变化的变奏中,表现了内心的苦闷及要消除苦闷的乐观精神和决心奋斗的意志,尾声在痛苦的情绪中结束。

《闲居吟》作于1928年暑假。旋律清妙动听,在体现作者返朴归真,怡然自乐的同时表达了对事业的思虑及未来的憧憬。乐曲带有假日休闲的生活意趣。旋律清妙,并用了从未在二胡上用过的泛音。这一年国乐改进社成立了,他的心境比较愉快,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在Adagio段(第Ⅲ段与第Ⅴ段)可以感到他内心的期望与牵挂。

此曲速度变化每段不一样,应以他生前出版的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第四期及《刘天华先生纪念册》中的五线谱版本为准(因为工尺谱记谱法简陋不能细致表达,而此首五线谱为刘天华生前所订)。

《独弦操》又名《忧心曲》,刘天华作于1932年。表达了作者忧心忡忡,想努力寻找出路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所谓独弦,顾名思义就是一根弦。这是一首在二胡内弦上演奏的作品,表达的是作者忧心忡忡,想努力寻找出路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光明行》作于1931年春,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

在这首曲中,他借鉴了西洋音乐的进行曲曲式和转调手法,但音调风格仍然完全保持了民族音乐的语言特色,并在技法上创新立异地把小提琴跳弓、颤弓用到二胡上。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林石城在1958年将此曲改编成琵琶曲。

音乐来源:QQ音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