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到世界的第五个层次

 昵称7133912 2016-07-19

看到世界的第五个层次

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运作,都不在你眼前发生。

 


这个模型是由 MIT 学者 Daniel H. Kim 在 1999 年发表,用来来描述一个人看世界的五种层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度”。

最浅的叫做“事件 (Events)”,也就是在我们眼前发生的种种,例如:白天变短了、夜晚变长了。

事件看多了,你会开始察觉到“规律 (Patterns)”,例如:每年的这个时候,夜晚都会开始比白天长。在没有工具的帮忙下,人类天生能够观察到的,大概只到这里,所以为什么在上图的冰山里面,接下来的三个层次是埋藏在海里面的。

在众多感受到规律的人里面,有少数好奇心强的人会想要知道是什么让规律发生,他们开始制作种种的工具,帮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所以望远镜被发明后,有些人开始知道原来我们住在地球上,地球倾斜的绕着太阳公转,所以会出现四季,这就是所谓“结构 (Structures)”。

再往下是“心智模型 (Mental Models)”,也就是始作俑者的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结构。当然以上述的例子来说,我们得把创造宇宙的那个“人”搬出来,但那样的讨论难免触及难以证实的推论 (上帝为了让他的子民过着有意义的人生,所以设计了这样的结构),所以我们得换个例子。

假设你观察到的:

一、事件:“满 5000 送 500 的周年庆”

二、规律:每年都会发生两次

三、结构:因为百货公司每到了这时候都需要刺激买气、去化库存,所以有了这样的规律。

所以这个结构的背后,又是怎样的“心智模型”呢?

四、心智模型:首先,一定是百货公司老板想要“赚钱”(买气),不想“赔钱”(库存、机会成本)。另外,会选择使用“满千送百”这样的优惠方式,而不是直接打折,应该是它对于品牌价值的伤害力较低,况且消费者得到百元礼券之后,往往还需要再选购更多商品,会进一步让百货公司赚到更多的钱。那既然这样的活动有效,为什么一年只办两次,而不是天天办?当然是因为如果太常办,消费者觉得不稀奇,那就失去了刺激买气的作用。当然这样的思考还可以继续下去,不过到此为止,我想你大概抓住了“心智模型”的意思。

最后、最深的一个层级,叫做“容器 (Container)”,它是什么,就是“限制心智模型的那个东西”,也就是始作俑者的“价值观”。

五、容器:以上述例子来说,百货公司老板的价值观,应该是自己能够多赚一点钱,远比很多其他的事物来得重要。办活动带来了周边交通的阻塞,消费者一大早起床冒着酷热与寒冷排队,或是因此买了很多用不到的东西带来的浪费,都只是为了百货公司老板赚钱必须要有的牺牲。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那都是他人的“心智模型”与“容器”的所造成的行为,不是百货公司老板应该负的责任,至少在百货公司老板的“价值观”里,应该是如此的。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由每个人 (包括造物者) 的“价值观”所产生的“心智模型”,相互影响、磨合之后所产生出的各种“结构”,互相碰撞再产生出的各种“规律”,互相交错而产生出大大小小无数的“事件”所组成。所以当你眼睛看到一个“事件”时,你必须要能够再往下挖四个层次,才能找到这个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每个事件最终都是由某一或多个人格,和他们的价值观所造成。

从events到patterns,需要养成事事时时概括的好习惯,抽去表象,看到一些关联,但依然没有进入原因why的探究。

从patterns到structures,开始进入why,但依然限定在物质世界,一旦陷入鸡和蛋那样的死循环,就说明到头了,需要突破了。

从structures到Mental-Models,观察力/观照力会逐渐提升,从线性思维到树状思维、环型思维、再到立体思维,大多数人或许这一世也达不到环型思维,更别说立体思维了,不过,即使达到了立体思维层次,也不值得骄傲,无思维之心觉,或直觉。

Container,就是心觉或直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