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历史|张居正与书院风波

 汉青的马甲 2016-07-19




      张居正是不折不扣的强硬派,在改善教育体系上仍然如此,多次上述明神宗禁止私开书院。尽管一定程度起到净化了教育界的风气作用。但他独断专行也遭到了很多读书人的反对。





 

》》》禁止开设私人书院

 

张居正在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的同时,也对教育上进行了改革。谈到对教育的改革,张居正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明朝的教育领域,主要限于中央的翰林院和地方各个学院,以及每年的科考上。而张居正从12岁开始一路赶考,直到23岁前一直在科考的路上,12岁“进学”,16岁中举,23岁得中进士,授予庶吉士,翰林院学习三年,入内阁前还担任翰林院这个最高学府的“副校长”一职。

 

(明翰林院官职示意图)


张居正,典型的读书出身,用“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十多年来正是靠选拔考试和锦绣文章,一步一步熬出了头,从下到上,对书院可谓是了如指掌。


万历三年五月(1575),张居正向万历神宗皇帝上书,强烈要求“整顿学风、重振人才”,因为他看到自己曾经呆过翰林院本是应该培养人才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乌烟瘴气。一大批学子将名利作为走上仕途的唯一目标,学生贿赂教员,教员不负责任,一些官员也为了自身利益开始纵容,私下为了收授贿赂的人越来越多。如此一来,学子们不再追求学业,只是一心想靠走后门进入官场。


张居正,官场的腐败根源在于错误的教育,如果扭转和杜绝这些歪风邪气,必须立刻整顿翰林院,而后推广至全国各地的普通书院。

 

在教育问题上,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的私自开办学院,打着教育的旗号聚敛财富。为此,张居正多次向明神宗上书要求关闭私人书院,严查私办书院的相关人员。


当时张居正得到了可靠的消息,据说有一个名叫施观民的人违背了朝廷的旨意,私自开办了学院,并且利用机会为自己收敛财富。而张居正也借此称私自开办的学院都普遍出现了这种徇私枉法的行为,因此所有私人建立的书院,全部被查封。同年的七月和十月,张居正又两次下发公文——不许私人创办学院,一旦发现立即严惩不贷。


紧接着,神宗皇帝下达旨意,取消了全国64处私设学院。


针对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他起草、制定了一系列非常严密的规章制度:



(1)各省府学、州学、县学主管教育的官员只能在朝廷的指示下开办书院,不允许私立书院;


(2)各省府学、州学、县学专主管教育的官员,每年都必须亲自前往所管辖的地区做考核,考核结果必须真实上报给朝廷。 


(3)各省府学、州学、县学专主管教育的官员,不能越职越权,更不能利用任何理由以及借口为自己谋取利益或者拿到好处为别人谋取官职。


(4)严格考核程序,书院的教员以及生儒必须严格地监督,一旦出现碌碌无为、荒废学业者,立刻开除,不得纵容,立即开除。


(5)聘请品行端正、博学多才的官员担任学院教员;


(6)学以致用,各省府学、州学、县学专主管教育的官员,要亲自带领教员与学子探讨所学习的课程;


(7)学子不能结党营私,召集一些无用之徒谈些与学业无关之事;


(8)各省府学、州学、县学专主管教育的官员,以及学子若有买通官府,假公济私或者包揽官司、行为伤风败俗者,一旦证据确凿,不管平日成绩怎样出众,立即开除,朝廷不再录用。


(9)学子们学习期间,不允许无端端评论国家大事;


(10)学子文理不通者,考试不及格者,接受助学银有超过十年以上者,全部派到周围地区衙门充当胥吏;接受助学银有六年以上者,派到本地衙门充当胥吏。




对于张居正拟定的这些条例,神宗皇帝十分赞成。因此,审批后立即下旨,要求立即中央相关部门和地方主管教育的部门执行。如果有不按此执行者,机会受到相应处罚严重者立刻罢黜。

 

张居正在改善教育体系上,是利是弊?这个历来争论很大,尽管一定程度净化了教育界的风气。但他独断专行遭到了很多读书人的反对,就在禁止私设书院这件事情上早来很多质疑。当时,很多非常有名的书院也被禁止,其中一个名叫何心隐的人,站出来公开反对证据正。


张居正在颁布禁止私办学院后,严厉打击全国各地的私人学院。但禁学令下仍然有人开办私院,到处讲学,以王艮在山东开创泰州学派为代表,他喊着反潮流的口号,要将泰州学派发扬天下。何心隐是泰州学派的代表,常常聚集一些群众来听王艮讲学。


何心隐走南闯北,在湖北孝感聚众讲学,对张居正的做法予以驳斥,并且还拟伏阕告状,要与张首辅辩论一番。


在湖北,他还倡导建立独特的公社式团体,名之曰“会”,提倡在会中“老者相与以安,朋友行与以信,少者相与以怀”。何心隐以布衣倡道,且极端狂热,这对当时处于疾苦之中的民众,不妨说也是一种安慰,因此还是普遍受到底层社会人的拥戴。


但在中央和政府严厉,搞这一套难免有“妖人”与“狂狷”之嫌。他的行为与朝廷“不许群聚徒党”的规定相违背,并且他还经常在讲学的过程中出言侮辱朝政,张居正却对他不能容忍,命湖广巡抚抓拿归案,上报朝廷,最后其打入了大牢,于万历七年(1579)九月,死于狱中。 


上面的措施却仍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但再一次证明张居正整顿教育界风气的决心,万历七年(1579),他再次上述明神宗,要求全国私立书要彻地严禁——而这次的手段更加严厉。

 

从他改革取得的成效来看 他禁止书院是正确的 读书人在明朝很有地位 书生的言论可以左右朝政 但其实大多数读书人只有理论,没有从实际出发,而张居正是位实干家,讨厌纸上谈兵。


(选自《张居正: 从布衣平民到权力谋臣》;麦浪啸  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年出版)



转自:中国社会出版社





玉书坊图书文化工作室

中国“文化+养老”践行者


读书;品茗;定制出版;书画交流


;艺术品收藏。定期或不定期邀请


知名作家、诗人、书画家、收藏家


与朋友们进行互动。提升个人修养


,培养书香气质。ID:yushufangh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