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我想和你唱》第一季圆满收官,该节目以“星素结合”搭配“大小屏”互动,为音乐性综艺节目带来了全新的创意和思路。随着时代的更迭,新媒体的冲击,无论什么类型的综艺都仍需要与时俱进。 但从《我想和你唱》第一季收视与口碑俱佳的情况预测,它绝对是未来“综N代”无疑的后备军之一。 7月16日,《我想和你唱》完美收官。作为Q2的音乐性综艺节目,《我想和你唱》在周六十点档一枝独秀。该季共播出十一期节目,全国网平均收视率1.19,份额 8.03%,累计观众规模3.6亿。而该节目的内容也是有口皆碑。在豆瓣社区中,《我想和你唱》评分为7.2分,大幅高出其他Q2现象级节目;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31.4亿,讨论量200多万次,官微粉丝也涨至近90万人,芒果TV点播量达到7亿多,成为Q2综艺厮杀大战中的一匹当之无愧的黑马。 为草根圆梦,星素结合或成为未来趋势? 2015年7月,一项“限真令”的颁布引起综艺界一阵热议。该条款的内容除了明确规定真人秀节目需要大力推动创新,而且在内容方面也提出要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和娱乐化。在“限真令”提出之前,明星真人秀似乎抢占了综艺市场全部的至高地,素人参与的综艺真人秀节目数量微乎其微,而展现素人真实价值观的节目也往往会被淹没在明星真人秀话题的浪潮中。 星素结合的综艺在此基础之上应运而生。“在经历了素人比赛、歌手专业竞技之后的音乐节目,‘星素同框’成为一种趋势,这个时代素人有多种方式和明星接触,并展示自己的个性。”《我想和你唱》总导演王琴曾在采访中表示,“星素结合”已经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其实,王琴团队在“星素结合”类型的综艺上面已经有过超前的尝试。在2012年,王琴就曾打造过《天声一队》,草根粉丝可以和偶像同台,进行唱歌和跳舞的竞技并筹集善款。正是该节目的成功为王琴制作《我想和你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湖南卫视也曾推出过《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等爆款音乐性综艺,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观众对于音乐节目的审美疲劳,电视台也开始尝试适应时代潮流。《我想和你唱》就是基于现代互联网热潮和粉丝经济,顺势而制作的音乐节目。该节目每周都会进行明星的更迭,在这样一个全开放的格局下,素人可以不断进行参与。这样单艺人对多素人的出演模式,只要参与的素人就有机会出现在屏幕上,镜头更多,戏更足,这是与其他以明星为中心的音乐节目的不同。“在《我想和你唱》里面,明星更多的是绿叶,在衬托这些素人,让他们闪闪发光。“王琴认为,相比素人之间的竞技性综艺或者明星的秀场,王琴更想将《我想和你唱》定位为一个全开放式的,为素人圆梦的音乐舞台。“这个也是每一个明星在这个舞台上非常愿意做的一件事,他们也希望这么多喜欢唱他们歌的人,能够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有一个受到大家关注的时刻。他们是来为这些人来圆梦的。” 《我想和你唱》在“星素结合”模式上的新尝试为后续音乐节目做了很好地示范,可以预见到,未来会有更多综艺节目开始在“星素结合”的元素上展开创新。但在王琴看来,《我想和你唱》在音乐节目“星素结合”元素上面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其定义为未来综艺的全新趋势。“就目前这个时代,它只是又玩出了一个素人跟明星一起来唱歌的新的手段。节目肯定是要多样化。什么样的节目都会有它的受众。作为星素结合这样的一个方向来说,可能在不同的时代,它有不同的结合的方式。” 电视+互联网多产业链合作,综艺开创“O2O”模式 几年前,同为王琴团队制作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选拔素人的时候,仍是采用官网、现场进行报名和选拔的传统模式。而如今,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下载APP,插上耳机,偶像即在眼前,一首歌的时间就可以帮助素人登上梦寐以求的舞台。 “其实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对我们生活,我们娱乐方式的改变是非常大的了。到了这样的一个年代,其实大家已经很习惯于拿起手机,然后把自己的视频发出去。”王琴告诉记者。《我想和你唱》作为一档明星+素人的互动音乐综艺,它最大的亮点之一即在素人的选拔方式上面。该节目突破了传统的模式,通过与唱吧、酷狗、YY直播等多互联网平台的全方位合作,打通了电视与互联网的界限。素人不仅可以选择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报名,脱颖而出的方式也是由网友点赞数量决定,点赞量最高的前六名将获得与偶像同台的机会。这样的互动模式完全符合目前互联网用户的习惯和喜好,加之陶喆、薛之谦等红艺人的加盟,网友的参与力必然较大。王琴向记者透露,《我想和你唱》里设计了很多全新的参与方式,虽然在节目开播以前,节目组对它的参与度预期并不低,但真正的数量是否能够理想,也并不得而知。然而,据不完全统计,《我想和你唱》播出11期,共34位嘉宾加盟,每个嘉宾都平均有4万左右的“合唱”参与人数,最高可达近10万。而在节目播出期间的参与人数近200万,作为电视综艺,这样的互动数量是十分喜人的。“这个量其实是非常大的,”王琴也向记者表示,该节目的参与量是类似滚雪球,越滚越大,“这是在以前做传统的选秀节目的时候,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就是有这么多的人来把自己唱的歌上传上来,然后来报名参与这样一个节目。”, 其实,音乐性综艺节目和互联网线上产业有所合作早有先例。《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的音源均曾投放于各类线上APP,用户也已经开始接受综艺节目和互联网的产业链合作模式。但对于《我想和你唱》来讲,打通电视与互联网产业链的目的,是在于完善整个节目的内核,紧密两屏的链接,将该节目的互动性更充分的体现的同时,把节目线上活动广泛铺设于全用户层。这样与节目流程的捆绑式合作,是综艺节目中前所未有的一次创新尝试。王琴向记者透露,总编室给制作团队超过八个不同的线上线下的参与通道,要求其去一一洽谈,“多种参与通道的合作,对节目内素人的参与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的作用。”但王琴也认为,此次《我想和你唱》开创的中小屏协同运作模式,并不代表目前音乐性综艺的一种普遍特点:“它只是参与互动上的一个全新的尝试。它代表的不是综艺,它代表的是互动方式。” 短期制作留遗憾,收视口碑俱佳或迎第二季 在去年的招商计划中, 2016年湖南卫视第二季度并不存在音乐类型节目。而《我想和你唱》实则是一支空降部队。当时湖南卫视发掘到市场对于音乐类节目仍存在需求,加之“星素结合”和中小屏联合协作都仍处探索期,这样的机遇是值得抓住的。“其实台里面对这个方向考虑了很久,然后最后决定是在这个时间档来上。其实只是从确定到团队来做以后的时间是很紧的。”王琴向记者透露, “第一期的筹备时间就只有一个月。后面其实每一期的时间也都非常赶,经常可能是十天录两期的样子。” 王琴认为虽然《我想和你唱》成绩喜人,但由于敲定嘉宾、设计环节、录制节目等流程的时间过于紧迫,还是为该节目留下了一些遗憾。首先,在嘉宾的邀约上,很多艺人第二季度的档期早已被其他节目敲定,在第二季已开始之时再力邀当红艺人,难度可想而知。“录第一期只有二十几天,然后我们再去敲后面所有的嘉宾。首先你要找到能够合档期的,然后又符合我们要求的嘉宾。这段时间就是不停地磨合。”除嘉宾档期冲突导致艺人断档的问题以外,嘉宾确定得时间越晚,素人能够开始报名的时间也会顺延。在王琴看来,很多在节目前期设想的关于素人的创意,最终呈现的效果可能并没有预想的那么惊艳,“这个节目很大一个看点就是在素人的身上。有一些我们其实可以设想到,这个明星可能搭上什么样子的素人,它的效果会特别特别好。可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那样的素人他没有办法出现。” 但《我想和你唱》在11期的选拔中,也有很多素人因其突出的表现,风头甚至盖过艺人。唱功一流的民间angelababy、形似黄致列的“工地哥”……从60后到90后,参与者年龄跨度、性格特点迥异,自然的表现凸显了其真实的价值观。作为曾制作多个选秀节目的王琴来讲,她深知选秀所适应的模式,从最开始进行的海量海选,然后逐层筛选、淘汰,最后集中到某几个人身上。“所以《我想和你唱》并不是冲着造星来的,后面也没有这样的产业链的打造。”王琴认为《我想和你唱》虽然涌现出一部分拥有演唱天赋和表演能力的素人,但该节目仍以音乐互动为节目内核,难以开发选秀的功能。“这个节目骨子里面就是一次性的,这个人哪怕再好,他在电视里面只出现一次,你也没有办法把他打造成一个到一定高度的,有很多粉丝来追随的人。这个节目更多的是给普通人一次圆梦的机会。” 第一季《我想和你唱》圆满收官,为音乐性综艺节目带来了全新的创意和思路。而随着时代的更迭、新媒体的冲击,在导演王琴看来,无论什么类型的综艺都需要与时俱进,没有人可以预测今年爆款的模式,在明年的当下是否还可以顺应潮流。“节目结束之后大家肯定会总结和探讨一下,如果做第二季的话,我们会有一些什么新的东西加进来,会用什么样的方式。” 但从《我想和你唱》第一季收视与口碑俱佳的情况预测,它绝对是未来“综N代”无疑的后备军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