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次,我们想认真对待教育

 昵称835753 2016-07-19

阿禅 Jason Ng

读完本文
大约需要

10
分钟

让你久等了,有可能学院(yokeneng.com)就在刚刚,上线了。这篇文章不打算给我们公司打广告,想跟大家聊聊我的心路历程。

1


   

缘起

春天的时候,我应微信公关团队的两位老大的邀请,在微信总部做了一次关于「微信内容运营」的内训。6 小时,一个 10 来平米的会议室,除了让我感到这个团队的活力,还坚定了我做线下培训的决心。这次培训,我的自我感觉是非常良好的。

培训后,我在朋友圈大概说了这次培训,很多朋友问我,会不会对外做培训,他们觉得我多年内容运营的经验和思考或许对他们有点用,甚至有蓝色光标的朋友找我给他们团队做内训。我都一一拒绝了,因为那天我下了决心,要成立一个全方位的培训机构,我不想只给一群人培训一次就结束,我想,一个培训机构是可以成为学习者的朋友,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几天后,我又来到微信总部,有幸和产品大神张老师聊了一小时,他相信教育领域的空间还有许多,他问我为什么选择线下,显然线下培训,规模化是最大的问题。我们并不是要放弃线上,相反,我们推出的培训项目,有一部分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我相信线下比线上能更快做出质量,线上,并不是当前最紧迫的需求。

后来的故事,你可能已经知道,我找到了夏炎,冷启动产品经理培训的创始人,我们一拍即合,打算做一个新的品牌,将冷启动一年多的经验用到新品牌,也就是「有可能学院」上,做一个全新、全方位的培训机构,不仅培训互联网产品经理,还将培训更多职业岗位,力图为互联网从业者打造更多可能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叫「有可能学院」。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可能吧」这个名字,我已经在我博客上用了 10 年了。

更后来的故事,我想你可能也知道,我们去了一趟杭州,找丁香园的 CTO 冯大辉先生,大辉很信任我们,给了我们第一笔启动资金,后来,王勇睿先生和林瑶先生,也分别给了我们第二笔资金。我们正式启动了有可能学院。

2


   

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

北京像素南区 8 号楼 507,这是我第一次创业的公司地址。

北京像素是一个知名的小区,物业出了名烂,电梯出了名容易坏,电影《老炮儿》曾经在这里取景。做轻单的时候,我们 CTO 就曾经在电梯里被困至少 3 次。

轻单团队解散时,我们有 14 个人,当时很多伙伴最大的期待是,融一笔钱,赶紧搬走。可是最后我们还是清算了,我把办公室转给了夏炎,也就是冷启动的创始人,也就是有可能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所以,今年 4 月份,我又回到这里,又回到北京像素南区 8 号楼 507,回到这个经常被塞小卡片的所谓的「办公室」,开始第二次创业。


我跟夏炎说,从哪里跌倒,我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我很高兴回到 507。

没有经历过创业失败的人可能不能理解我这种情感,我依然讨厌这个小区,但我要活着走出去,而不是灰溜溜地,因为公司清算而离开。

于是我们在 507 筹备了 3 个月,现在,有可能学院的新办公室,或者说,「学习中心」还有 10 天就装修完成,我们将搬到新的教室为学员服务。

对我来说,失败是成长必经的站台,我现在不讨厌 507 ,也不讨厌北京像素,因为这个地方让我成长,第一次创业失败让我学到太多东西。

3


   

敢啃「培训」业务的,都是好汉

当知道我做的是培训时,我的朋友,果壳网、在行、分答的创始人姬十三这样跟我说:



在这个变化莫测的行业里去啃「培训」业务的,都是好汉。




因为,




他们耗费心力将杂乱线索捋成一门学问,相信授业解惑的力量。



十三说。

是的,我们相信授业解惑的力量。

很遗憾,我大学没读完就跑出来了,我是一个被同学认为是 loser 的人,连个毕业证都没有。所以我没法进入我们大学大多数人前往的行业。

幸好,互联网行业对学历的要求没那么严苛,我在大学期间做的「可能吧」引起了当时《商业价值》杂志主编,也就是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的注意,他让我参与极客公园的创立。

过去几年,我自学了很多东西,我的知识来源有 4 方面:

  1. 与他人聊天请教

  2. 在 Google 搜集需要学习的资料

  3. 看需要看的图书

  4. 自己反复做实践和尝试

我深刻地发现,学习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而知识管理的外在体现是,你能用自己的话把一件事讲明白,让所有人都能听懂,甚至信服

如果我们只是在网上浏览,哪怕是一个关于学习的网站,如果我们不把分散的知识点横向和纵向发散,并最后收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我们是无法系统性地学习一门课的。


所以,培训的目应该是加速系统性知识的构建,并不是光让你知道怎样做,也并不是给你一个 todolist,而是应该让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让你思考,你还可以怎样做,应该让你思考,可以不怎样做。

这真的是一件很「难啃」的事,这意味着,我们要做一整套完整的学习方案。

4


   

我们可能只是比别人认真一点点

和一些培训机构不一样,有可能学院的所有课程,都是自制课程。从需求调研到课程研发到授课形式的迭代,全部由我们与讲师一起完成,一套能教会他人的教材,必定需要不断迭代,我们在课程研发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我们刚启动这个项目时所想的,多太多。

所谓难啃,原因就在这里。

可是,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待教育,学员又怎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我们相信,专业的培训,应该不仅教会你技巧,还应该教会你方法论和思考方式;专业的培训机构,不应该教你如何蒙过面试官求得一份工作,而是让你能合格上岗并且迅速提升;专业的讲师,应该反复迭代教学方式,不应该每次都像录像一样;专业的培训方式,应该包含学员所需要的全套辅助,从上课、训练到课后辅导,甚至,提供固定的学习中心……


其实,或许,我们只是比别人更认真对待教育

在「有可能学院」正式上线前,我们用老品牌「冷启动」做了最后一期产品经理培训。当时人手不够我就叫了以前轻单创业时的行政小姑娘来帮忙,没想到帮忙的一个月里,她也跟着学员学习,现在成功当上了某公司的产品助理。她告诉我时,真心从心底里感到欣慰。

我想,我们其实是认真对待教育的。

5


   

为互联网职业生涯打造更多可能性

虽然说好的不打广告,还是稍微介绍一下吧。

目前,有可能学院提供这些线下课程:

5.1


   

冷启动系列

冷启动是从 0 到 1 的过程,也是创造新的可能性的过程。这个系列的课程针对 0 基础或计划转型到相应岗位的互联网从业者。课程时间 1 - 2 个月。

目前冷启动系列课程包括:互联网产品经理、移动 UI 设计师、微信开发工程师。

有可能学院的前身是「冷启动产品经理培训」,过去一年,我们培养了 100 多名产品经理,超过 80% 的学员在学成后的 3 个月都谋得了一份产品方面的工作。这个成绩,我们深感自豪。

5.2


   

有可能系列

有可能是从 2 到 10 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能力和增加可能性的过程。本系列课程针对希望提升职业技能、提高效率、学习优秀实践技巧的互联网从业者或应届生。课程时间一般为 1-2 天。

目前有可能系列课程包括:微信内容运营、知识管理、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

5.3


   

成长计划

成长计划是让学员不断成长的一系列课程,包含但不限于培训和分享等形式。将在不久后推出。

5.4


   

更多课程正在路上

作为首发课程,我们提供了 6 套研发许久的课程,和冷启动产品经理培训一样,我们对质量的追求,胜于其它。

有不少朋友在有可能学院的后台申请当讲师,他们都是在业界有所成就且能力非凡的人,但我们依然需要时间,和这些朋友一起按照我们的教学方法论研发最适合的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