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该不该把兴趣当做职业

 改个名字会更好 2016-07-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把自己的兴趣当成职业,那肯定是很美好的。可是工作有时候压力很大,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该不该把兴趣当成职业呢?

 

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好回答。

 

我认识一个人,很喜欢写作,他立志把写作当成一种职业,于是专心在家码字,不去外面找工作,开始他老婆也很支持,但是没过完三个月,老婆就有了很大意见,因为全家人的吃饭都成问题。

 

我也认识另外一个人,他也很喜欢写作,为此还专门创办了一个自媒体,但是他写的东西一直不愠不火,也很难养活自己,他正准备写完最后一篇然后去找工作的时候,谁曾料想,这篇文章一下子火了,老天眷顾了他,改写了他的职业生涯。

 

也许你会说这还是个人能力水平问题!我不反对,但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后才知道,未来总是充满了各种变数和不确定性,成败得失都是相对的,应不应该,都很难讲。

 

首先,你得确定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我兴趣广泛:看电影、逛商场、购物……这些到底算不算兴趣呢?

 

有一次,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老婆几乎用所有的业余时间看韩剧,可是从来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从中学到了什么?”事后依然故我,没有任何变化。对她来说,看过了也就看过了,没有在脑海里留下任何痕迹。韩剧是韩剧,她是她,这是两条平行线,不会产生任何交集。

 

朋友似乎对老婆要求高了点,但是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也正是如此吗?

 

很多时候,我们在同一件事情上投入了太多的时间,以为那就是兴趣,就像看电视剧,自以为阅片无数(在数量上的确很高),但是却连个“发烧友”都算不上,对情节设置、表演、道具等各方面没有任何研究,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里的“兴趣”,不过是消费而已,是把自己的大脑当作别人的跑马场;而所谓的“兴趣广泛”,也不过是诸多的休闲娱乐活动而已。

 

兴趣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消费,而在于生产。

 

做一个消费者是容易的,只要能够满足欲望和体验就好,做一个生产者是困难的,因为它需要动脑和费力,需要持续投入的状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机制。

 

多数人对生产者望而却步,只选择做一个舒服的消费者,这无可厚非,问题出在他把自己的消费行为误当作兴趣,其实不过是叶公好龙罢了。

 

兴趣不是消费完了就完了,而是把一个东西放在心上,研究它、琢磨它、痴迷它,一辈子去做。

 

 

其次,我们要了解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职业用来养活自己,兴趣用来提升自己。

 

一种情况是,兴趣和职业分不开,也就是“我干的就是我喜欢干的,我的工作就是我的兴趣,我的兴趣就是我的工作”,这当然是最佳的一种状态。

 

一种情况是:兴趣是兴趣,职业是职业。虽然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但职业是谋生手段,不能丢掉,这时候就是要把兴趣与职业有效的协调好。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开始我以为我的兴趣是研究人,于是,我选择做企业的HR(人力资源)工作,我误以为这项工作有助于我更深入的了解人性,但可悲的是,这与我预想的有很大差距,HR的许多工作其实就是打杂,并不是对人进行研究,一个HR并不比警探、心理医生哪怕CEO知道的更多、更深。

 

但我为什么还会坚持做呢?我认为HR工作本身可以带来很多经历,相对来说还是更接近人会多一些,所以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它不仅不会妨碍我发展兴趣,甚至还会对兴趣有促进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属于无心插柳。鲁迅本来要做个医生,但不小心成了一个作家;有个叫冯唐的,经常在朋友圈看他写的诗,翻开他的经历,你会发现,他是协和医学院的高材生,后来还在几家知名公司任高管,但是他总宣称自己是个诗人。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做医生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当个作家感觉才更得心应手,但是,不能否认,医学给了他们在写作方面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不是一定要厚此薄彼,而是相因相成,冥冥之中早已安排。

 

兴趣与职业,有时候是分明的,但有时候界限是模糊的,谁能搞的那么泾渭分明呢?

    

     不论做什么,喜欢什么,如果这一切能够殊途同归最好。

 

 

再次,怎么发展自己的第二兴趣?

 

这个问题,其实关系到如何过好后半生的问题。

 

一种职业做的时间过长,如果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自然会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发展自己的第二个主要兴趣,千万不要等到失业的哪一天,才想起:我该怎么办?

 

正如我做HR,这是我的职业,但我会在业余发展自己的第二个兴趣——写作。做人事工作是我的职业,虽然不是我的兴趣点,但做人事工作的好处,就是会经历很多人和事,而这些人和事会成为我的写作资源和素材,这样想,那么这些平时的工作就会变的格外有意义了。我把这些故事写出来,然后分享给更多的人,让他们看到,得到启发并且有所收获,这才是我的兴趣,也是真正能够体现我个人价值的地方。

 

兴趣和职业并行不悖,甚至相互促进,如果你的兴趣与职业隔离的太远,就需要找到一个内在的“关联点”,否则就是“浪费资源”。

 

有的人把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唯一的职业,最后发现越走越窄,让他感到厌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视野过于狭小,一辈子可以做一件事,但是视野一定要开阔,比如做人事工作,不是仅仅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看待,而是要从多个角度来看,从财务的角度、从市场的角度、从营销的角度,从心理的角度,从经营的角度……等等,会怎么样?我们不能局限于一种眼光、一个角度,否则迟早会面临兴趣枯竭的窘境。

 

所有的经历都将成为你的资源,关键是要利用好。利用好了,它能够成为财富,利用不好,就会是一堆废柴。

 

在知识型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技术达人,不要总是业余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成为名副其实的“葛优瘫”。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发展一项主要兴趣,比如找到一个平台,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自由时间的力量,体现出“认知盈余”。

 

分享经济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力,而兴趣和职业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又为整个社会创造了价值,可谓一举两得。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人生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辈子围绕一个梦想做事情,专心致志,持续投入,不因外界如何变化,始终不改初心,这才是真爱,又何必在意最终的结果呢?

( 青岛红房子:www. )

 

作者:喻德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