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创业吗?去伦敦“硅环岛”吧!

 BBSBIAN 2016-07-19


 本文最初发表于 2016年7月1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4期

“硅环岛”的氛围对于起步中的技术产业至关重要。“互联网本来意味着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但实际上聚集在一起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环球》杂志记者/张滨阳(发自伦敦)


马特·比达尔夫不会想到,自己的一句玩笑会催生伦敦的创新技术中心——“硅环岛”(Silicon Roundabout)。


马特曾是诺基亚的软件工程师,从诺基亚离职后,他在离家不远的伦敦老街(Old Street)创立了一家旅游社交网站Dopplr。他的几个朋友也在这里,他们经常结伴出没老街环岛附近。


2008年7月,马特半开玩笑地在推特上留言:“‘硅环岛’:伦敦老街不断生长的有趣初创企业社区”。没想到,这自嘲式的幽默被《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引用,广泛传播之后得到认可,不仅吸引了更多初创企业落户老街,还促成了英国政府在伦敦打造技术中心的决心。


创新企业扎堆“硅环岛”


“硅环岛”地处伦敦中心区之外,房租便宜,同时到市中心的商业、文化和金融中心,如金融城、西区和金丝雀码头等地交通便捷。与金融城西装革履的风格相比,“硅环岛”闲适轻松的氛围更符合技术创业者的脾胃。


伦敦市政府借此打出技术创新的新招牌,鼓励以“硅环岛”为代表的老旧城区利用低房价吸引新创企业,打造属于英国的硅谷。


如今,“硅环岛”已成为伦敦技术创业核心地带,排在旧金山硅谷和纽约之后,号称世界第三大技术企业集群区。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3年3月,在“硅环岛”注册的企业达到了1.57万家,从“硅环岛”延伸开的伦敦技术城,成千上万家创业企业星罗棋布,远超英国其他地方。


为让原有的产业集群更具规模,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曾提出“迷你硅谷”规划,把从老街、肖尔迪奇向东延伸到奥林匹克公园的区域建造成高技术产业中心,命名为“东伦敦技术城”。


政府投入4亿英镑发展技术城,制定优惠政策并确保把新建筑中的一部分用作孵化区。思科、英特尔、亚马逊、推特、高通、脸谱和谷歌等大企业也进驻当地。巴克莱银行等金融机构则开展针对创业企业的特殊融资服务。仅2011年,就有200多家技术企业把总部落户到技术城。


而给“硅环岛”取名的马特则离开了这里。2009年,他把Dopplr网站卖给老东家诺基亚,自己在旧金山创立了另外一家企业。


“我所做的不过是给一个正在崛起的社区或者说运动取了个愚蠢的名字,随后这里真的不断发展壮大,”他说,“其实这里的创业社区可以追溯到第一次网络泡沫时期,当地作为创新中心的发展已经几十年了。”


创业者的“俱乐部”


对于创业者而言,“硅环岛”不仅是办公室,更是一个吸引同道中人的俱乐部。在这里,他们激发出灵感,发现新的创业机会。


2010年7月名为“技术枢纽”的创业中心在老街开业。这家中心提供低价、短时的工作间租赁,吸引了数百名创业者入驻。


如今落户“硅环岛”的企业,既有号称“教你一天学会编程”的计算机学校Decoded、做音乐会票务的Songkick和众筹网站Funding Circle等初创企业,又有已经颇具规模的成功企业和技术巨头,比如社交网站脸谱和制作了著名的儿童游戏Moshi Monsters的开发商Mind Candy。


Mind Candy首席执行官阿克顿·史密斯认为,“硅环岛”的氛围对于起步中的技术产业至关重要。“互联网本来意味着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但实际上聚集在一起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他说,“每次去吃午饭,我总能撞见几个熟人。”


从老街地铁站往南走两三个街区,有一幢不起眼的4层楼的建筑,谷歌校园就坐落于此。这个号称“校园”的创业园吸引了无数怀抱创业梦想的青年男女。从地下一层的咖啡馆到楼上办公室,电脑前、地板上,挤满了这些热情、吵闹、野心勃勃的理想主义创业者。


“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一个企业家们同呼吸、共命运的社区。”谷歌校园主管埃泽·维特拉说,“在这里的咖啡馆里呆上一周,你的名片就会发完。你会碰到很多人,可能是和你一起创业的人,也可能是你的下一个投资人,还可能是一位重要客户,将改变你公司的命运。”


“反正就是技术”


为配合打造技术之都的远景目标,伦敦政府还公布了一系列扶持技术行业的政策。


“伦敦要在各个技术领域都取得领先,”伦敦前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曾说,“绝不仅仅是金融技术,还有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教育技术和绿色技术、医学技术……反正就是技术。”


市政府为此牵头建立了一支9人“伦敦技术大使团队”,成员是来自伦敦政商界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将走访世界各地,为技术城招商引资。


政府还成立了“技术城投资组织”,负责筹集资金支持技术城的创业者。为了帮助创业者,政府放松管制,例如:给予小企业税收优惠,减免研发资金赋税,发放企业家签证吸引海外投资者等。


一系列数据表明,伦敦已经是欧洲最重要的技术孵化中心。牛津经济学杂志的数据显示,伦敦现在大约有4万家数字信息公司,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自2010年以来新增1.2万家,涨幅为46%,这一数字预计在十年内突破5万。


“脱欧”之后


不止伦敦,英国整体都在极力扶持技术产业发展。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联合发布的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英国排名第二,而在2011年英国还排在第十。显然,这与英国政府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英国知识产权大臣及国会商业、创新和技能部政务次官娜薇尔·露芙说:“卓越的科研是英国在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高居第二的重要因素。”她说,政府致力于使英国在创新、为新创意提供专利保护以及创办和发展企业方面成为欧洲最理想的国度。


然而,6月23日的“脱欧”公投结果给英国的创新前景投下阴影。早在公投举行前,包括霍金在内的超过150位科学家就发出警告称,“脱欧”将给科学界带来灾难:英国是世界第二大科研资金接收国(第一是德国),且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欧盟,“脱欧”之后,很多项目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科研型大学或将直接受到“脱欧”的冲击。目前,剑桥大学17%的科研资金都来自欧洲的基金会,25%的工作人员和1/6的学生都来自欧盟其他国家。而一些名气小一些的大学的科研费用甚至三分之二都来自于欧盟。


除了研究机构,企业也无例外地受益于欧盟的支持。比如罗尔斯·罗伊斯13%的研发经费由欧盟提供,英国电信则有80%,甚至连BBC都有287万英镑研发费用由欧盟提供。


“脱欧”的结果已经揭晓,未来英国的科研项目一方面只能依赖政府支出来填窟窿,同时寄托于与欧盟的谈判;另一方面,英国要与欧盟外的国家加强合作,但这个过程能进展如何尚未可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