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文侠书馆 2016-07-19
 

中国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 理睬 - . 


       2016年7月15日下午,花山儿女欢呼雀跃,左江两岸一片欢腾,八桂大地群情激昂。15时30分,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传来好消息:在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花山岩画申遗项目已经成功,实现了广西没有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填补了中国没有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空白!
         在位于中国南疆的广西崇左市,境内广泛分布着典型的热带岩溶地貌,峰丛林立,景色秀美,古老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蜿蜒流淌在群峰之中。沿江两岸的悬崖绝壁上,保存有大量的古文化遗迹——岩画。
         经研究,上述岩画为战国至东汉时期生息繁衍于此的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所绘制。场面宏大的赭红色岩画群,以“蹲式人形”为基础符号,记录了距今约2000年的祭祀场景,与岩画所在的山崖、山崖下的河流、对面的台地,共同构成了神秘而震撼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系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
        花山岩画是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位于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明江西岸,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国内外著名的古代涂绘类岩画点,至今己有1800—2500年的历史,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成为广西左江流域岩画的典型代表而闻名于世。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据专家考证,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早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了战国、西汉、东汉等多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完善,才形成这震撼人心的宏篇巨著。
         花山,壮语称为pay laiz(岜莱),即画得花花绿绿的山,是一座峰峦起伏的断岩山,高270米,南北长350余米,临江西壁陡峭,向江边倾斜。岩画以赤铁矿和动物胶、血混合调制的颜料绘制,呈红色。画面宽170余米,高40余米,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除模糊不清的外,可数的图像尚有1800余个,大约可分为110组图像。画面从山脚2米开始绘制,以5-20米高的中间部分的画像最多;岩画以人像构成主体,人像一般作正面、侧身两种姿式,皆裸体跣足,作举手曲膝的半蹲姿势,辅以马、狗、铜鼓、刀、剑、钟、船、道路、太阳等图像;每一组正中或上方位置者多为腰挂刀剑、头上有兽形装饰,配有坐骑的数米高巨人,威风凛凛的居高俯视着击鼓弄乐、纵舞狂欢的人群,应为部族首领或活动的指挥者。这些岩画构图与人物造型勾画出一幅幅内容丰富,意境深沉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己经消逝久远的骆越社会活动情景。
         花山岩画是国内外规模最大的古代岩画之一,其融整体(左江岩画)的规模宏大、单体(自身)的气势雄伟、个体人物(岩画中)体形硕大之“三大”特征于一体,从而形成的雄阔气势为其他岩画所不能比拟;花山岩画的图像大多采取平面塑造即投影单色平涂的创作方法,用特制的软笔在岩壁上涂抹图像轮廓,形成“剪影”般的艺术效果,造就了花山岩画粗犷的外貌及活跃的动感,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壮民族先民绘画艺术的不朽杰作及传承基础。
          崇左是“骆越之都”,古为壮族先祖骆越人聚居区,是中国壮族人口最集中的地级市。崇左市官方当天下午获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与中新网记者分享了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的喜讯。
          崇左市官方介绍,“花山”壮语称为“岜莱”,意思是有画的山。在崇左市,凡被称为“花山”者,崖壁上均绘有岩画。左江花山岩画点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密集分布,从上游的宁明县珠山岩画开始,截至下游的江州区万人洞山岩画,途经宁明、龙州、江州、扶绥“三县一区”,共包含38个岩画点109处岩画4050个图像,沿江分布总长度105千米,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
          据介绍,左江花山岩画点大都位于江河的拐弯处,面向来水的高大峭壁上,画面大多距水面15至100米,最高130米。岩画使用鲜明而强烈的赭红色颜料绘制而成,图像大致可归纳为人物、典型器物、动物三大类,以人像为主。人像一般作正面、侧身两种姿势,多为举手屈膝的半蹲姿势,辅以马、狗、铜鼓、刀、太阳等图像。
          而在所有左江花山岩画点当中,宁明花山岩画因其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而成为典型代表。在临江一面长210多米、高约50米的陡峭悬崖上,可辨认各种赭红色图像多达1800多个,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最多的一处岩画,堪称世界岩画史上的珍品。
         “这些形象逼真、神秘莫测的岩画,历经几千年风雨的冲刷而不褪色。远古时代的壮族先民创造的这一‘花山文化’到底表达什么含意,至今无人能解释。其画法和成画年代、作画颜料等也是众说纷纭,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成为解不开、猜不透的‘千古之迷’。”崇左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冯波说。
           目前,岩画保护仍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崇左市官方介绍,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工作主要采取了日常巡视与监测、岩体加固、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治、风险防范、制定专项保护法规、社会协调等措施,并采取了以宁明花山岩画为先导和重点的保护策略,逐步探索左江花山岩画的科学保护之路。
          2009年3月至今,广西陆续完成了三期的宁明花山岩画岩体修复保护工程,对多处危岩体进行加固,维持岩画现有的空间状态,确保开裂岩体的安全稳定。宁明花山岩画开裂岩石抢救性加固工程,不仅有效保护了花山岩画,更为中国南方涂绘类岩画的保护,探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被称为是一个创造性的、堪称岩画保护领域里的典范工程。
         中共崇左市委书记刘有明称,左江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的伟大创造,是壮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世界岩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崇左市将抓住花山申遗的契机,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上新台阶。同时,当地将做好新一轮的环境整治,坚决杜绝非法采砂、网箱养鱼、私搭乱建、乱砍滥伐等影响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行为,切实将遗产区管理保护好。
         据悉,在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有29个遗产项目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还包括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湖北神农架。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成功申遗,不仅实现广西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上的“零突破”,也填补了中国世界遗产在岩画方面的空白。
        截至2016年,中国已有世界遗产50项。中国世界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各国第二位。

中国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 理睬 - .

中国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 理睬 - .

中国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 理睬 - .

中国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 理睬 - .

中国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 理睬 - .

中国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 理睬 - .

中国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 理睬 - .

中国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 理睬 - .

中国世界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 理睬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