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明花山壁画

 难寻桂岭千峰梦 2015-01-22
 
 

今天从网上得知国家文物局传来的消息,广西宁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有望于2016年代表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广西有望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于2003年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于2006年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2月,广西向国家文物局报送花山岩画申遗文本,获得预审意见答复并列入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工作由此进入关键性的冲刺阶段。2014719日,神奇而沉静的花山岩画遗址迎来一群特殊的游客——20多位国内外知名岩画研究专家和考古学家应自治区文化厅和崇左市政府邀请,前来进行现场考察并为申遗工作出谋献策。

  法国考古学家让·克劳兹教授在近距离观察壮乡先民在崖壁上描绘的诸多图像后感慨道:花山岩画相当神奇,非常独特。一幅幅图像表现出复杂的情节、思想和历史信息,它所呈现的舞蹈、铜鼓等等元素与现存的广西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相连,花山岩画具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 

 
  所谓近距离,我想大概是指可伸手可及的距离。现在游客游览观赏花山壁画,只能站在游船上远距离观看,肉眼根本看不清,要借助望眼镜,或者用高倍相机把画面拉近。我是在10年前(20043月)去游览明江,并有幸上岸近距离观看了花山壁画。现在去就不可能有这个眼福了。
 
 

宁明花山崖壁画在南宁市以南约180公里处的宁明县驮龙镇,那里有一座峰峦绵延的断岩山,临明江西壁断裂,临江峭壁布满了神奇的远古岩画。壁画,也称岩画,就是刻画在山洞壁上和山崖上的图画。

从宁明县城的码头坐船到花山大概需要两个小时。一路上游船徐徐驶往花山,沿江两岸峭壁对峙,奇峰挺拔,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不时可见一株株高大的木棉树,此时正是红棉花盛开的季节,明江之水映照着两岸的青山绿竹,恍若漓江的清秀姿色。

 

 

    这时,远处出现了褐色的山体,淡黄的崖壁上点缀着一种特殊的红色。那里就是花山壁画的代表作。在左江和明江连亘数百里的悬崖峭壁上,类似的壁画共有50多处,其中各种人物、动物和器物等画像1770余幅。因宁明县的花山壁画发现最早,图像最多,画幅最大,故统称为花山崖壁画。这些画像斑驳影绰,若隐若现,古朴粗犷,蔚为壮观。目前,能使游客近距离观赏的也就是这个地方了。

 
    我们的游船在花山壁画旁的一个小山寨靠了岸,沿着山寨后山的小路,我们进入“花山岩画”公园,来到花山壁画的岩壁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宽约150米,高约 300米,上面用赤红色的颜料画着密密麻麻的图像,有各种或人或兽或物件的图像共10多组,1800多个。
 
 
 
    这些壁画,以人物为主,间有铜鼓、铜钟、刀剑等器物和马、狗等动物形象,其中人画形态大致有三种:一种为粗圆型,头颈不分,手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左小臂略呈弧形,内弯;右小臂略小微,身体较细,胸部略宽,腰略小,无佩剑,两腿叉开平蹲,个体高约1米左右;一种为粗方头型,头上有倒八字形饰物,腰间佩一把长刀,向左下斜,手脚姿态和身型形态与前一种人像相似;另一种头为粗方型,双手斜伸向上,掌部平折,宽胸狭腰,腰部以下作喇叭形,不见两腿,整个形态似身着连衣裙轻舞,间有头插羽毛者,个体高约50厘米,这种图象在左江崖壁画中甚为罕见。花山壁画中最大的一个人像有3米多高,头插雉尾,手执匕首,身挂腰刀,腿跨骏马,威武雄壮,宛如一位首领。其旁侧好像是闪亮的铜鼓,前后的人物有的起舞,有的跳跃,有的骑兽,有的挥刀,有的持盾,姿态各异,生动热烈。据考证,这些壁画是壮族先民创作的,成画年代约在2000多年前。
 
 
 
 
 

令人称奇的是,经历了如此久远年代的风吹日晒雨淋,壁画的颜色仍然非常鲜艳,不知先民们是用什么颜料画的。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峻的崖壁上,这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一个个谜一样的问题,吸引着无数的学者和游人去思考,去探索。

 是谁挥得笔如椽,乾坤写此大诗篇鬼斧神工输技巧,风吹雨打犹鲜妍,不少文人墨客观后留下了这样的赞叹。

 

 花山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岂耀,即现在的耀达村,有个奇人叫蒙大,他十来岁就食量惊人,且力大无比。那年兵荒马乱,官刮民财,老百姓苦不堪言。蒙大忍受不了压迫,决心起来造反,但苦于没有兵马刀枪,怎么办?他每天上山砍柴,总是呆呆地坐在石头上一筹莫展。一天,来了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送给蒙大一叠纸和一支笔,老人吩附道:你在这纸上面画兵马刀枪,等到满一百天,纸上的兵马就会变成真人真马了,但千万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老人说完便飘然而去。从此,蒙大每天干活回来,就关在屋里写写画画,废寝忘食。他母亲觉得奇怪,追问他,他总是说:一百天后你就知道。谁知在第99天时,母亲实在耐不住了,心想:只差一天不要紧吧,待我看看他画的是什么。于是,趁蒙大不在家,便推门进去打开画箱。刹那间,只见那些尚未成真人真马的纸片哗啦啦飞出屋外,粘在村前的崖壁上,成了壁画,这就是民间传说中花山壁画的来历。

据有关史料记载,花山壁画于南宋时期已被发现,《宁明州志》也有简单的记载。但真正的科学调查却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20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的。为了揭开花山壁画那神秘的面纱,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前来探奇考察。包括历史、民族、民俗、考古、美术、舞蹈、化学、碳素年代学等的专家,他们对花山崖画的作画年代、内容性质、族属问题、艺术风格等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察和研究。

花山崖壁画那古朴粗犷的笔法和风格,那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神态,体现了古代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艺术水准。有关学者专家公认:宁明花山崖壁画就其分布之广,作画地点之陡峭,画面之雄伟壮观,作画条件之艰险,都是国内外所罕见,它不愧是壮族的艺术瑰宝,在世界美术史上应享有崇高的地位。

1988年,花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它也成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