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缓解医患矛盾从沟通开始

 zyyzjk 2016-07-19


     很多医生对病患解释病情或者病例时总是很不耐烦,所用专业术语病患也听不懂,因为病人缺乏基本的医学素养,而从医人员如果能运用到各种技巧让病人能够通俗易懂,将晦涩难懂的语言转化为病患熟悉的字句,有时候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病患满意度就会提高,病人积极的配合治疗。小编认为这一点是医生必须要学习的。


     那医患之间应该如何生动有趣的进行沟通呢?运用一些通俗的比喻如: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的各种甲状腺疾病,且灵敏度效果不错,但是也不是“百发百中”,还是有一定的几率取不到好的样本。有一次一位难缠的患者追问,医生就这样解释道“甲状腺细针穿刺有点像拿一根针对着鸡蛋的蛋壳插进去想要弄到蛋黄,但是鸡蛋里面不仅仅是只有蛋黄啊,还有蛋清,所以有时候我们取出来的样本里有可能只有蛋清而没有蛋黄,或者只有很少的蛋黄而达不到我们需要的量,这样能理解吗?”



 

     患者一听就笑了,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沟通很成功,患者后续也很配合。

 

     又比如说有的病患本应当是门诊却非要看急诊,这时医生要是不给他看吧,人家就拿医德进行道德绑架,啥样的都有,这时有个医生就开口解释道:软件你用过吧,知道试用版和正式版的区别吗?门诊系统和急诊系统就相当于软件的正式版和试用版,前者功能齐全,可以开各种全面的检查和药物,后者虽然也能有一部分功能,但是总受限制,很多对你的疾病有诊断意义的检查和治疗的药物都开不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就算我想帮你看,这软件也不支持没办法啊!

 

     这样一解释,患者终于明白是系统的原因而不是医生的个人原因,虽然这种比喻不是每一个场所都能使用,但是应对这种状况还是管用的。

 

     医疗中还有很多比喻,做好和病患沟通就能有效减少医患矛盾,医生与病患谈话的过程中,态度和蔼能使病人放松,并对医生产生信任,而医生尽量使用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专业词汇,更应该多采用图像和形象比喻来解释和说明,尽最大程度的减少病人对医生的误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