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值投资者的字典里,没有“被套”

 三余无梦生 2016-07-19















看来,被大多数在股市冲锋陷阵的投资者视为洪水猛兽的“被套”,我们群里的亲们普遍表现很淡定呀!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大家都是心怀价值投资信仰的,就是不一样!


毕竟,你见过巴菲特、芒格等投资大师,谁被“被套”困扰过呢?他们甚至都从未对其发表过只言片语的言论。


价值投资者的字典里,没有“被套”这一说。


嗯,这么说似乎有点抽象,还是展开来说吧。


1、如何认识“被套”?


说价值投资者的字典里不存在“被套”,当然不是否定“被套”现象的客观存在,而是强调投资者应当以一种淡定的态度看待“被套”。


股市是人性的阅兵场与放大器,人性的贪婪、恐惧、盲目、从众、目光短浅等弱点都导致了股市不可能是理性的存在,而是处于时刻波动中,按价值投资者的话说,股市就是个“间歇性发作的神经病”。股市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价格必然会产生波动,虽然按照市场规律来看,价格的波动是围绕价值变化的,但这往往需要足够的时间,短期内的波动偏离价值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且时间越短,波动的幅度往往越大。即便投资者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即为预留了足够的安全边际),在短期内也完全可能因为市场的不理性陷入“被套”。不否认、不逃避,承认“被套”的客观存在,是正确认识“被套”的前提基础。


其次,对于“被套”的正确态度。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准备买房了,正在观望市场,那你是希望房价上涨还是下降呢?答案不言而喻。为什么很多人一到股市上就忘了这一套简单的逻辑?股价下跌,往往意味着安全边际扩大,因而更应该是你买入而非卖出的好时机。我们群里@泽明-电缆-2年、@丑-宾馆-十年等多位小伙伴均意识到了这一点。当然,阿甘认为,这个时候买入有个前提是你要具备一些“内功”,比如,你对自己的能力圈有清晰的认识并坚守,你对所买入公司的价值有足够信心等。在此基础上,你要做的就是该干嘛干嘛,相信时间的馈赠,至于“被套”,你大可以微微一笑:本宝宝不Care!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被套,价值投资者不仅不应该恐惧,反而应该淡定从容地伸出热情的手,道一声:你好,被套!


2、巴菲特“被套”说明了什么?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表示不服了:巴菲特明明也被套过好么?你怎么不说?


嗯,我知道你们肯定要说这件事:在1972年的大熊市中,华盛顿邮报股价跌去50%以上。就在整个市场一片唱衰之际,巴菲特却认为大赚特赚的时机已到。1972年2月,他在27美元的价位买入18600股。到了5月,股价跌到23美元,他又买入4万股。9月,股价跌到21美元以下,他在20.75美元时再买入181000股,成为华盛顿邮报公司公众股的最大股东。到1974年末,巴菲特的投资总额由原先的1062万美元缩水为800万美元。也就是说,巴菲特从27美元一直买到20.75美元,而且越买越多,最后的结果是被套了3年,市值缩水了30%以上。而且此后一直到1976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价格从未高于巴菲特买入的平均价格。


举这个例子反驳阿甘的亲们,一定是忽略掉了这个故事的下半段:1985年底,巴菲特当初以1060万美元购买的华盛顿邮报股票市值已经大幅跃升至2.2亿美元,总收益率约为21倍,年均复合收益率约为28%。


所以,这个故事能说明什么吗?什么也不能说明,如果硬要说明的话,也是其反而更加证明了像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大师,是压根不关注是否“被套”的,当然更谈不上恐惧与逃避。


对此,知名投资人“一只花蛤”也有过经典评价:“巴菲特当时确实曾经被套,今天看,一切都已经很清楚了。”他在写于2011年的一篇名为《巴菲特被套了又怎么样》的文章里写道:从1969年以来的40年间,巴菲特至少已经经历了4次大熊市。但是在每次大熊市过后,巴菲特总是做得很好,其财富一次比一次累积得更多。可以这么说,没有大熊市,就没有巴菲特;没有大熊市股票价格的极端下跌,也无法造就伯克希尔·哈撒韦庞大的金融帝国。


“一只花蛤”认为: “长期”两个字,道出了巴菲特投资成功的奥秘所在,因为经济的不景气而引起股价的波动,事实上正好提供给那些以企业主的眼光来进行长期投资的投资者一个绝佳的投资时机。因此,企图在短期之内希望能够迅速获取暴利的人,确实更应该以规避“风险”为首要选择,然后才进行“投资”。


3、对抗“被套”的两大利器:信心、耐心


综合我们微信群讨论内容与巴菲特意见,就不难发现对抗股市“被套”的这两大利器。


就像@王辉-西安价值投资-3所说:“懂公司的投资者一般不会在意被套,而会利用被套。”,@泽明-电缆-2年说的:“你买入时已经做了充分的研究认为价格是合理的,跌了说明更值得买了,有钱就继续加仓”。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建立在严守自身能力圈基础上的选股及买入,是明智行为,应当对此有足够的信心。


既然短期的波动不可避免且无法逃避,那就不妨“风宜长物放眼量”,以宽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市场的波动,尤其无视其一时的“神经发作”,耐心持有,静待花开。投资本来就不是看速度、比效率的事业,与其焦头烂额、人财两伤,不如修身养性、以静制动,毕竟已经有足够的案例让我们看清在股市里,慢即是快、无招胜有招的真相。


股票或许会一时“被套”,投资者的心里却应当始终“无套”。与诸君共勉。





中巴价值投资研习社
价值投资者都会关注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