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老家什

 书香百味151 2016-07-20
 
 
  

岁月流逝,那些过去与人们朝夕相伴的传统器具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蛰伏于记忆的深处。然而,如果我们有机会再次看到它们,一种既新奇又温暖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回忆里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逐渐涌上心头,斑驳的画面闪烁跳动,如同儿时场院里放映的老电影。


我们相信现代的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以往要进步的多。所以,我们喜欢思慕旧日时光,也许只是像年老者喜欢小孩子似的,倚老卖老。


月朗风清,那时我们并未远足,享受着一方土地独有的自然恩宠。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满地的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



筐子,用柳条或荆条等编成。小时候时常挎着它去捡麦穗。



笸箩筐,用柳条或篾(miè)条等编的盛器,形状因用途而异,多用来盛谷物。



磨,一种粉碎粮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质传统器具,通常是采用反复碾压、挤压摩擦来使颗粒状的物品变成粉末状。



碾子,主要是指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的石制工具。



另一种碾子



装有长筐的木推车



簸箕,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cuō)子,扬米去糠的器具。



锅灶,用土坯、砖或金属等制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



各种厨房的用具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这是旧时中国汉族地区的禁忌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其原因是怕由于性别的差异,亵渎了被敬祀的神祇(qí)。



煤油灯:煤油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



自清末,煤油灯被引入中国。美观的灯具,先进的燃料,以及科学的燃烧方式和数倍于老油灯的亮度,使它一下子吸引住了中国人的眼球。



咸菜瓮,很多美味出自它。



风箱和爆米花机



大炮手摇爆米花机



一声轰天巨响,烟雾升腾,香甜的爆米花瞬间便装满了整个袋子。



笸篮(pǒ lán)



供桌



水壶



刨子等木工工具



水瓢,葫芦一分为二。



箅子(bì zǐ)



半导体收音机







茶壶



送饭的罐子



小板凳



有靠背的板凳



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



起重辘轳的早期记载见于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书中记述了三国魏明帝在建筑凌霄观时,误将尚未题字的匾先钉在高处,“乃笼盛韦诞,辘轳长縆(geng,粗绳)引上”,使他能在离地25丈的匾上写字。



篦子(bì zǐ):奶奶梳头用的。


顶针,纳鞋底用的。



老式剃头推子:曾记否?儿时一边嚎啕大哭,一边被理发。



纺车:很小的时候见过姥姥摇动它。



耩子(jiǎng zǐ):播种机的祖先,现在北方农村还有人在用。



把犁套在牛的身上,牛在前拉犁,人在后扶犁,这样人就可以指挥牛耕作了。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西汉农具图谱中便有犁的记载了。




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盘起源于北宋。



手电筒,夜间摸知了猴必备。



悠车:又称“摇车”或“悠车子”,是满族人家传统的育儿工具,形如船,木制。车外绘以彩画,车内垫薄板,离地三四尺。小孩哭则乳之,不哭则悠之。为吸引孩子不哭不闹,车上多系小铃或花朵等玩饰。



压水井,一种将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种工具。



做面食花样的模子



水缸、水筲、水舀子



挂钟







红白喜事用的托盘



长筐等各种农具



缝纫机



那个岁月农村也有电话,通常一村一部。



拨浪鼓



镜子



热水瓶



饼干盒



席子,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