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折分类】髋臼骨折

 zzz105 2016-07-20

 

图片 1图片 1

柱的概念用于这类骨折的分型,是讨论骨折类型、手术如路和内固定的核心。

前柱包括:髂嵴、髂棘、髋臼前半和耻骨组成;

后柱:坐骨、坐骨棘、髋臼后半和形成坐骨切迹的密质骨组成。

图片 2图片 2

后壁骨折:骨折线累及髋臼后缘或臼顶负重区。当骨折块超过髋臼后的40%时,将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导致股骨头脱位。

图片 3图片 3

后柱骨折:骨折线起于坐骨大切迹,经方形区,累及闭孔环至耻骨下支或坐骨结节;

图片 4图片 4

前壁骨折:骨折线局限于髋臼前缘。

图片 5图片 5

前柱骨折:骨折线起于髂嵴或髂前上棘,经方形区前方至耻骨支。

图片 6图片 6

横形骨折:骨折线横贯髋臼,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有时可累及臼顶负重区。

图片 7图片 7

后柱半后壁骨折:是后壁及后柱骨折的组合形式,骨折累及坐骨大切迹、臼顶、髋臼后缘、方形区、闭孔环、耻骨下支及坐骨结节。

图片 8图片 8

横行伴后壁骨折:在髋臼横形骨折的基础上,同时伴有后壁粉碎骨折,可能累及臼顶负重区,关节内常有游离骨块,股骨头多向后、内侧移位。

图片 9图片 9

T形骨折(T-shaped fracture):横形骨折加远折段的纵行骨折,后者经过方形区累及闭孔环。其特点为:

1)由两条主要骨折线组成,其中只有一条骨折线累及髋臼双柱。T形骨折使髋臼经方形区纵行劈裂;

2)其低于臼顶的横行骨折线可通过髋臼任何平面,根据横行骨折线走向可将T形骨折分为三种亚型:

      a.低位横形骨折(infratectal lesion),由于髋臼内、上壁相对完整,头臼对应关系无明显破坏;

      b.横行骨折线通过臼窝结合部(juxtatectal lesion)关节面;

      c.高位横行骨折线通过臼顶负重区(transtectal lesion)此型预后最差;

3)典型TSF通过髋臼中央使耻骨下支断裂;

4)TSF有时可能合并髋臼后壁骨折;

5)髂骨翼可能通过骶髂关节外旋移位。

图片 10图片 10

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anterior column with posterior hemitransverse lesion):为较为严重的损伤,特点为:

1)前柱损伤(骨折线高于臼顶)可能合并前壁骨折,其损伤程度较后方骨折(骨折线低于臼顶)明显严重,股骨头可向前方脱位或半脱位;

2)闭孔斜位或CT扫描机三维重建助于判断损伤病理;

3)髂骨翼斜位像显示后柱骨折,无明显移位;

4)股骨头可能受到髋臼骨折断端的卡压;

5)关节内常有游离骨块。

图片 11图片 11


 双柱骨折(both-colum fracture):又称浮动髋臼(floating acetabulum),特点为:

1)骨折线呈T或Y形,其下部经臼顶向关节内延伸,通过方形区或四边体,累及闭孔环。在冠状面上,起于髂骨翼的上部骨折线均高于臼顶水平;

 2)双柱骨折使臼顶与髂骨翼完全脱离,称之为臼顶解体,这是区别于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及T形骨折的重要标志之一;

 3)闭孔斜位上,常有骨刺症(spur sign)的X线表现。临床上双柱骨折也可表现为髋臼及股骨头同时向盆腔内移位,类似于髋臼内凸。

4)约三分之二的双柱骨折可通过髂腹股沟入路完成(后柱需为完整骨块),当后柱为粉碎骨折、关节内有游离骨块,坐骨神经损伤拟早期手术探查或后柱骨折合并后壁骨折及陈旧性双柱骨折复位困难时,可采用K-L 入路。

Letournel分型可以基本概况髋臼骨折全貌,不足之处:不足以指导治疗和推测预后。

因为其对损伤机制重视不够,对骨折程度和移位方向缺乏判断,未能定量反映臼顶的受累范围,

孤立的看待髋臼骨折而对股骨头脱位的临床意义认识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