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具备:要有具体因素而且有准备的问题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7-20

第十八卷

审应览

具备

要有具体因素而且有准备的问题

 

【原文】今有羿、蠭蒙、繁弱于此,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中非独弦也,而弦为弓中之具也。夫立功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汤尝约1于裎2薄矣,武王尝穷于毕裎矣,伊尹尝居于庖厨矣,太公尝隐于钓鱼矣。贤非衰也,智非愚也,皆无其具也。故凡立功名,虽贤,必有其具,然后可成。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得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3有之矣。微4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5衣弊67,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8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9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译文】如今有后羿、逢蒙、繁弱在此,有弓而没有弦,那么必然不能射中目标。射中目标并非单独是弦的作用,而弦却是弓箭中的一个具体因素。那建立功名也有具体因素,不能得到这个具体因素,贤能虽然胜过商汤王、周武王,那么也是劳而无功的。商汤王曾经穷困得只有一件对襟单衣,周武王曾经穷困得差不多裸体,伊尹曾经在厨房担任厨师,姜太公曾经隐居于河边钓鱼。贤能并非是衰弱,智慧并非是愚昧,只是因为没有具体因素。所以凡是建立功名,必须有具体因素,然后才可以成就。

宓子贱治理亶父邑,恐怕鲁国君主听从谗人,从而让自己不能按照方法治理,就打算辞别,请求鲁国君主身边的近臣告诉鲁国君主,都到亶父邑来。邑中官吏都去朝廷,宓子贱命令留下的两个官吏记载。官吏正打算书写,宓子贱从旁边摇动官吏的肘部,官吏因此书写不好,而宓子贱因此发怒。官吏很是担忧,请求辞职回家。宓子贱说:“先生书写得很不好,赶快回家吧。”这两个官吏回去报告鲁国君主,说:“宓先生不让我们记载。”鲁国君主说:“什么缘故?”官吏回答说:“宓先生让下臣记载,而时常摇动下臣的手肘,书写很不好而他很发怒,官吏们都嘲笑宓先生。因此下臣们请求辞职回家。”鲁国君主叹息说:“这是宓先生以此劝谏寡人不贤能呀。寡人扰乱先生,而让宓先生不能按照他的方法进行治理,必然是有责备之意。要不是你们二人,寡人几乎犯过错。”于是越发爱护宓子贱,而命令他去亶父邑任职,告诉宓子贱说:“从今以后,亶父邑并非是寡人拥有的了,而是先生拥有的了。凡事方便于亶父邑的,先生决定就是了。五年来汇报一次就行了。”宓子贱恭敬地应诺,于是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治理。三年后,巫马旗穿着短粗布衣遮着外面悄悄前去,观察亶父邑的教化,看见一个夜间钓鱼的人,钓得鱼后只舍弃。巫马旗询问他,说:“钓鱼是为了得到,如今先生得到而又舍弃,为什么?”那人回答说:“宓先生不希望人们获取小鱼。我所舍弃的是小鱼。”巫马旗回来,告诉孔子说:“宓先生治理的规律达到了,让民众独自行动而就像有严刑在身旁一样。请问宓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孔子说:“我孔丘曾经和他说过:‘诚信于这样而严刑于那样。’宓先生必然按照这个方法对亶父邑进行治理。”那宓先生得到这个方法,鲁国君主后来也得到这个方法了。鲁国君主后来得到的,宓先生是先准备好了的。先有了准备,何必立刻就实施呢?这就是鲁国君主的贤明之处。

三个月大的婴儿,高车礼帽在面前,也不知道想要;刀斧在后,也不知道险恶;这是慈母的爱护告诉他的,这就是诚信。所以诚信人们有诚意就合乎人情,精神有精诚就能通达于天。如果能通达于天,无论水木石的性质,都可以摇动,又何况是有血气的人呢?所以凡是言说治理之要务不如诚心诚意。听见言说悲哀的人,不如看见他哭出来;听见言说愤怒的人,不如看见他去争斗。言说与治理不诚心,其摇动人心就不神奇。

【说明】本节《具备》,主要探讨的是要有具体因素而且有准备的问题。所谓的具体因素,就是时势,凭借着这个时势,事情才有可能成功。但是,光有时势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事先准备,时势再好,事情仍然不可能成功。所以,事先有了准备,等待时势的到来,事情也就能成功了。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有诚信,要诚信所信仰的,要诚信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审应览》共分八节,《审应》,主要探讨的是审慎地回应的问题。对别人的言说,一般我们都要作出回应,因此,回应时的态度、容貌就不能不审慎。对于很多人回应时轻率的态度、容貌,作者是持批评态度的。《重言》,主要探讨的是慎重言说的问题。统治者一言九鼎,所以言说不可以不慎重。《精喻》,主要探讨的是明白精神的所向问题。一个人的精神有所指向,那么聪明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而不用等他说话。就像蜻蜓一样,知晓要捕捉它们,于是就逃得无影无踪。《离谓》,主要探讨的是语言与意志相背离的问题。语言与意志相背离,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言行不一,言不由衷,人们只要有这个毛病,就会让人们迷惑,就会引起混乱,就会引出无穷的祸患。迷惑者的毛病,就是在于不自以为是迷惑,所以在迷惑之中还以为自己知晓,在昏暗之中还以为自己很明亮。《淫辞》,主要探讨的是过度的言辞问题。言辞,是人们用来沟通交流的,没有言辞,人们就没有办法沟通交流,然而,放纵言辞那么就会造成混乱。所谓的言辞,是用来表明人们的思想,言辞不欺骗思想,那么人们就能互相靠近。言行不一,那么就会自相矛盾,矛盾产生,就会有不吉祥的后果。《不屈》,主要探讨的是不屈服的问题。只有坚持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够真正做到不屈服。如果还在迷惑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那么面对着威势必然就会屈服。《应言》,主要探讨的是回应的言说。对于别人的某些言说,我们可以回应也可以不回应,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对方说得有道理还是没有道理。说得有道理那么就可以回应,说得没有道理那么就不回应。《具备》,主要探讨的是要有具体因素而且有准备的问题。所谓的具体因素,就是时势,凭借着这个时势,事情才有可能成功。但是,光有时势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事先准备,时势再好,事情仍然不可能成功。

通观全篇,作者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问题,要审慎地回应,要慎重言说,还要明白自己与他人的精神所向,还要分辨语言与意志是否互相背离,还要关注语言过度的问题,还要不屈服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还要注意回应的言说,还要事先准备而且把握具体因素。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

【注释】1.约:(yuē曰)《晏子春秋卷八·外篇第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洪兴祖补注:“约,穷也。”《庄子·缮性》:“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这里用为穷困之意。

2.裎:(chéng)古代的一种对襟单衣。《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汤尝约于裎薄矣,武王尝穷于毕裎矣。”

3.数:(shu)数落、责备。《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景公召而数之曰。”《左传·襄公十四年》:“范宣子数吴之不德也,以退吴人。”《列子·周穆五》:“后世其追数吾过乎。”《战国策·秦策》:“使韩仓数之。”《广雅》:“数,责也。”

4.微:(wēi)《诗·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管子·枢言》:“微而异之,动作必思之。”《左传·僖公三十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论语·宪问》:“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吕氏春秋·离俗》:“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礼记·檀弓下》:“虽微晋而已。”这里用为不是之意。

5.褐:(he)《诗·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郑玄笺:“褐,毛布也。”《墨子·尚贤中》:“傅说被褐带索,庸筑乎傅岩。”《孟子·公孙丑上》:“不受於褐宽博,亦不受於万乘之君。”《韩非子·喻老》:“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从者衣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最早用葛、兽毛,后通常指大麻、兽毛的粗加工品,古时贫贱人穿。

6.弊:(bì毕)古通“蔽”。《周礼·大宰》:“八曰官计以弊邦治。”《周礼·司寇》:“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管子·戒》:“老弱勿刑,参宥而后弊。”《老子·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韩非子·有度》:“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这里用为遮盖、遮挡之意。

7.袭:(xí习)《管子·君臣下》:“微谋之泄也,狡妇袭主之请。”《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战国策·魏策》:“慧室袭月。”本意是袭击,乘其不备,偷偷地进攻之意。这里借用为悄悄偷取之意。

8.遽:(jù巨)《管子·轻重丁》:“桓公遽然起曰。”《左传·僖公三十二》:“遽兴姜戎。”《楚辞·大招》:“春气奋发,万物遽只。”《庄子·让王》:“今周见殷之乱而遽为政,上谋而下行货。”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这里用为立刻、马上之意。

9.精:(jīng)《管子·水地》:“视之黑而白,精也。”《文子·精诚》:“夫道者,藏精于内,栖神于心。”《关尹子·符》:“水可析可合,精无人也。”《淮南子·修务》:“心意不精。”王充《论衡》:“夫精念存想。”这里用为精诚、专一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