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祁寯藻祁氏书楼:帝师之藏不可测(上)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6-07-20

从祁寯藻一生的简历来看,他在年轻时是一位好学上进的好学生,壮年之时又是一位任劳任怨的好公务员,而到其晚年则成为了诲帝不倦的帝王之师,因此,要想说说祁寯藻,只能请你耐心地听我唠叨他的人生简历。


祁寯藻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外,如果按照美国人以出生地为准的户籍法,他应该算北京人,但山西人民肯定集体反对我把他们这么重要的名人拉走,那就暂且不争论这个话题。他的父亲叫祁韵士,当时在朝里为官,所以才把祁寯藻出生在了北京。而这个祁韵士却跟书有很多的关联,《文献家通考》上说祁韵士在年轻的时候:“馆静乐李氏,李藏书十余楹,多善本。韵士寝馈其中五年,益赅洽。”如此说来,祁韵士天生就有当藏书家的潜质。到了乾隆末年,祁韵士负责校对文渊阁和文源阁两阁的《四库全书》,他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工作,于我想来,应该是倍感幸福。



在村口终于看到了跟祁寯藻有关的字样


可是皇帝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把祁韵士调离了他喜爱的工作,反而让他去做宝泉局的监督。这个宝泉局就是清代的两大造币厂之一。祁韵士这等于说由文化而转为了财经,这不知道算不算是外行领导内行,但事实证明,祁韵士不是做这个的材料。到了嘉庆九年,宝泉局发生了亏铜案,也就是说,做钱的原材料发生了短缺。祁韵士受此牵连,被关进了监狱。可能是祁寯藻自小就习惯了陪伴父亲看书、读书,而今父亲住进了监狱,他竟然跑到监狱里边陪父亲边读书。再后来,父亲的判决是将其流放到伊犁。那个时代,伊犁属于蛮荒之地,他要是跟随到那里,恐怕就无书可读,于是他跟着母亲回到了山西寿阳老家。


上面说过,祁寯藻是个读书种子,他在15岁时参加县里的考试,就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秀才,18岁时成为了举人,22岁时成为了进士。从道光元年,他奉旨入南书房行走,这虽然不是个什么大官,但却是皇帝的近臣,后来的王国维也是得到了这么个头衔,为此让王国维觉得连死都值得。到了道光十二年,也是他升迁最快的一个阶段:“由庶子连擢侍讲学士、通政司副使、光禄侍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一岁中凡四迁”,在一年之内,他就从正五品升到了从二品,这种升迁速度,放到今天,肯定要查一查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儿,但对祁寯藻的任命是皇帝下令的,别人也没什么可质疑的了。



《灵鹣阁丛书》祁寯藻序言


道光十四年,祁寯藻的母亲病逝了,他回到老家守孝,在此期间,他还写出了一本书,书名叫《马首农言》。这本书我至今未曾得到,从这个怪怪的书名搞不清他研究出了什么问题。三年之后,他当上了江苏学政,在这个阶段,祁寯藻刊刻了不少书,比如说宋本的《说文系传》等等。道光二十二年,又把他调到福建去视察海防及戒烟,回来之后,他写了一份很详尽的调查报告,这个报告受到了道光皇帝的表扬,为此他升为户部尚书。道光二十九年,他又成为了上书房总师傅。


咸丰元年,祁寯藻成为了体仁阁大学士,这个职位是正一品,他已经做到了人臣的最高位,之后他又在军机处行走,开始掌管国家重大机要,后因病退休回家。咸丰十一年,皇帝在避暑山庄病逝之后,两宫发动政变,改年号为“同治”,又重新启用在寿阳老家养病的祁寯藻。他回到京城之后,又成为了同治皇帝的老师。当时教同治帝学习的大臣还有翁心存、倭仁、李鸿藻等等,而祁寯藻却是总教头。祁寯藻积劳成疾,旧病复发,皇帝却不肯放他回去,最终他死在了北京。皇帝给他的一生以极高的评价,很多大臣都写了挽联,我也别在这里做文抄公了,总之里面一定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字样。



前往祁氏故居的小巷


然而,祁寯藻藏书的史料却极难查找,好在郑伟章先生把他列入了《文献家通考》之中,我才放胆地敢说他是藏书家。可是,郑先生的这部大作中,对祁寯藻藏书之事也没有着太多的笔墨,最肯綮的一句话是:“故祁氏家亦富藏书”,余外,郑先生著录了他的老师王重民先生所做的《中国善本书提要》,书中所收录的祁寯藻的藏书印,以旁证法证明祁寯藻确实藏书,并且说祁藏有明成化刻本《两溪文集》,现此书藏在国家图书馆。我觉得,像祁寯藻这么大的学问家被称之为“三代帝师”、“四朝文臣”,怎么可能就有这么点儿藏书?于是不死心地在网上寻找相关的资讯,终于找到了一篇介绍祁氏庄园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也提到了藏书楼的情况,我把它引用在这里,可惜我找不到这篇文章作者的尊姓大名:“及第桥的西侧是息园,意为祁寯藻归乡田园憩息之所。息园的景点主要包括藏书楼、碑廊、拓碑处、慈孝堂、清直堂、不系舟、砚池、假山等。这里依山傍水,依山是依纱帽岭山,它远望象一顶古代官帽;傍水是傍龙门河水,它是一条纯天然的自然河流,清溪潺潺,蜿蜒怀抱。文人到此可以修身养性,安顿身心。尽情享受浸润着儒雅文化思想的生态山水。



俞樾所藏的祁寯藻


藏书楼曾是祁寯藻生前最大的愿望。在他的记述中,藏书楼建有三层,十多丈高,命名祁氏书楼。现今为重新修建,内藏有祁氏有关的文物史料、图书、墨迹等,祁寯藻的重要著述《谷曼谷九亭集》32卷就收藏在这里。祁寯藻在世时曾被世人称为词坛高手,后有人赠匾‘词林世家’。他的书法诗词为后人珍贵典藏,至今仍有《蓝公教织歌》、《蓝公教织记》拓片被人们视为珍品馈赠亲友。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祁氏家族的诗书画卷,尽享中华第一书香门第的儒雅之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