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安全播报第647期 短信最易泄露隐私 你知道吗?

 昵称179287 2016-07-20

日前,知名票务网站大麦网发生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再次将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今年7月,大麦网会员张女士接到一个400开头的“大麦客服”的来电,告知由于误为其开通了VIP服务,每月将产生500元的扣费,需要配合操作防止扣费。因“客服”准确说出了张女士所购票务的场次、座位号、订单号以及个人身份信息,导致张女士信以为真,按照指示操作后,损失近8万。

无独有偶,不法分子利用窃取的大麦网用户信息,接连骗取39名大麦网用户共计147.42万。

我们的个人信息到底怎么丢了?又被谁惦记着呢?7月19日,360手机卫士发布了《手机恶意程序盗取个人信息形势分析报告》,报告就盗取个人信息类型、用户感染量、样本活跃度分析、个人信息窃取规模评估、感染用户地域分布、个人信息上传分析、恶意程序伪装类型进行了详细解读发现,超5成的恶意程序均会盗取用户多种个人信息。

下载手机色情视频播放器最易丢隐私!

360手机卫士报告指出,在手机恶意程序中,有一类是专门盗取用户隐私信息,包括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银行信息、社交软件聊天记录、录音和照片等。

同时,报告通过捕获的2016年4月样本研究发现,窃取个人信息类恶意程序通常会伪装成其他应用进行传播。统计显示,23.3%的窃取个人信息类恶意程序会伪装成色情视频或色情软件,是占比最高的伪装类型,如“美女papa秀”、“欲涩影院”、“AV蜜播”、“成人社区”等。其次是常用软件18.9%,系统应用18.8%。

短信、银行信息成为恶意程序最“偏爱”的隐私内容。报告统计发现,仅2016年4月,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就截获盗取个人隐私信息的手机恶意程序样本9.8万个。其中67.4%会盗取短信信息、34.8%盗取银行信息、10%盗取手机联系人信息。同时,一半以上的恶意程序会窃取多种个人信息,其中,盗取两类个人信息的恶意程序占比为49.7%。

每年70多亿条短信内容成为不法分子赚钱机器

通过恶意程序窃取隐私有多恶劣的影响?报告还对个人信息窃取类恶意程序盗走全国用户的信息量进行了估算。以“个人信息年度窃取量=人均手机信息存储量×中毒后手机信息窃取率×年度恶意程序感染量”来估算,根据调研数据:平均每个用户手机中存储的联系人信息约为385条,短信信息586条,通话记录986条,照片195张计算。

360手机卫士团队发现,个人信息年度窃取量中,短信信息的规模最大,高达71.8亿条,每年70余亿条短信内容成为了不法分子的赚钱机器。排名第二的是通话记录的窃取规模,年度窃取量高达51.5亿条;之后为联系人信息,14.4亿条;同时估算出照片信息的年度窃取量大致为252万张。

另据360手机卫士统计,截至2016年4月,全国共有146.2万名用户感染了窃取个人隐私类恶意程序。其中窃取短信的恶意程序感染用户最多,达113.4万人次,其次为窃取银行信息类,感染量达94.6万人次,窃取通话记录类的感染量为43.5万人次,窃取用户联系人信息、窃取用户即时社交软件聊天记录、窃取录音信息、照片信息类恶意程序的感染量分别为31.3万人次、7241人次、5292人次和1077人次。

云南、广东、四川成隐私泄露重灾区

根据地域范围统计发现,云南、广东、四川遭受着个人信息窃取类恶意程序的严重侵袭,成隐私泄露重灾区。360手机卫士监测发现,全国146.2万感染个人信息窃取类恶意程序中,云南省的感染人数最多,高达15.5%,其次为广东,13.2%、四川,8%。

用户手机感染恶意程序后,一般会自动发送一条信息到控制者的手机上(一般称为主控手机),或自动上传信息至指定邮箱。通过对2016年4月个人信息窃取类恶意程序样本分析,我们发现样本中含有的主控手机号码的个数共计5455个(去重)。从主控手机号码的归属地来看,广东地区的号码最多,占比56.6%,其次是北京7.8%和辽宁7.1%。

隐私泄露非小事 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支招防范

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提示,目前由于隐私泄露事件时有发生,电信诈骗和骚扰电话也再度来袭。网友平时在上网时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不在安全性未知的网址界面中填写个人信息,避免遭遇钓鱼网站使信息泄露。

此外,隐私窃取类木马往往披着常规应用的外衣,善用伪装术引诱网友下载,建议网友下载手机应用时通过官方渠道或安全的第三方手机应用下载平台;票务网站、购物平台、社交网址等账号密码请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修改,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面对不明来电,要求转账打款勿轻信;对于手机短信中的网址链接不随意点击,安全性未知的二维码不随意扫码,避免感染恶意软件。

同时,可使用360手机卫士等手机安全管理类软件,可定期查杀手机木马,避免隐私窃取类木马潜伏在手机中长期盗取个人信息;同时可识别钓鱼网址以及带毒二维码,从源头防范。

暑期来临到处飞 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支招防航班诈骗

暑期来临,各位学生党们有回家找妈妈的、有路上找同学的、有赴千里之约的、也有旅行散心的,总之是趁着假期空闲到处撒欢,便捷快速的飞行航班自然成为了大家出行的首选。不过,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提醒,随着暑期出行高峰的来临,航班诈骗又开始兴风作浪!

冒充航空客服诈骗 伪“官方”低价引诱

不久前,网友杨某通过手机搜索发现了一个开头为“400”的订票电话,拨打该号码后,询问了航班价格,发现票价比较优惠,当即决定电话购票。在所谓客服人员的指导下,杨某通过支付软件向对方支付了2000元的机票费用,在这之后杨某却迟迟未收到航班确认信息。

图1:冒充航空客服诈骗

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分析,此次案件中不法分子事先在网上申请了以“400”为开头的号码,为了看起来很“官方”,之后又通过在网上散布消息的方式引诱网友上钩,再以低廉的票价作为诱饵使受害者一步步陷入圈套,进行转账。实际上,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航空客服诈骗方式。

航班补偿诈骗 为300元补偿费女子损失48万

网友小珍上午刚买了回家的机票,下午就收到了“航空公司”发来的短信,告知其所订航班因机械故障被取消,会补偿小珍300元的误机费,但需要先缴纳20元工本费。小珍便转了20元到对方提供的个人账户,同时将个人银行卡号告知对方,对方告知小珍要先转账到虚拟账户以便确认小珍的卡号能否收到公司打款,小珍信以为真,先后转账48万元。按照约定,5个小时后小珍仍未收到300元的误机费,发现事情不对劲才知上当。

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表示,网友小珍是遭遇了航班取消电信诈骗。不法分子以误机费作为诱饵,使网友信以为真失去警惕性,而后又以向虚拟账户转账不会扣费,只是为了确认账户准确性为由,诱骗网友向其转账汇款,骗取网友大量钱财。

冒充QQ好友帮忙买机票诈骗 不法分子使用“易容术”杀熟

除了传统的电信诈骗方式,近期还兴起了利用社交软件的诈骗方式。不久前,小李收到QQ好友消息,称自己在泰国旅行不方便购买机票,请小李帮忙为自己以及同行好友代买,他会通过转账的方式归还。小李当即答应,于是根据“好友”提供的购票号码进行电话订票,票务人员却告知小李机票紧张,需马上汇款,于是小李赶快向该卡号汇款16.8万元。几天过去,小李却再也没收到“好友”消息,16.8万元也不知去向。

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表示,近来不法分子通过地下渠道可轻松买到网友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括网友的社交软件账号、密码、好友信息、个人身份信息等。如此即可利用“熟人”身份下手,伪装成其好友要求帮忙。实际上,票务电话和客服人员也是不法分子事先设置好的,目的就是让网友赶快转账,骗取钱财。

低价票钓鱼 网友遭忽悠被骗31万

今年7月,张某为其老板购买去厦门的机票,通过手机搜索,张某发现一个价格比较便宜的购票网站,随即便点击进入,输入了姓名、身份证信息、手机号码等隐私信息后,接到了“客服”电话,客服让张某将票款汇入一个账号。转账后,对方却又表示验证码不对未出票,要求张某继续转账,不知不觉间竟转账31万。

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表示,这起案件是不法分子事先设置好了与官方购票网站极其相似的钓鱼界面,又通过低价票信息作为诱饵引诱网友上钩、输入个人信息资料,而后便伪装成客服人员拨打电话,要求网友直接转账来谋取暴利。

面对这些“花式”航空诈骗,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提示网友,出行购票时需到官方指定的购票地点购票,或者使用官方认证的购票网站、票务电话,切勿轻信低价购票信息。同时,遭遇航班取消、退改签、购票失败等信息时,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予以确认。面对社交软件好友发来的借款、转账要求时,需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确认对方身份,切勿随意转账。

还可使用360手机卫士等手机安全管理类软件,能够及时拦截诈骗电话和垃圾短信,还可识别钓鱼网站、拦截手机木马,从源头防范诈骗信息入侵。开通360手机卫士手机先赔险,如不幸遭遇手机木马、钓鱼网站、短信欺诈而产生经济损失,还可获得单笔最高6000元,全年最高10万元的金额赔偿,减轻损失。


全新的资讯APP“北京时间”正式上线!“北京时间”作为互联网门户全新领导者,依托强大的推荐引擎与专业的媒体人团队为用户实时呈现最具价值的新鲜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