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節氣的由來

 数风流人物sflr 2016-07-20
研讀《易經》,學者戴天履地,日讀聖賢書,而《易經》經傳曰:<仰以觀於天文>,所言及天象,竟茫茫然乎?而「廣大配天地,變通變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也不知其解,《易經》自漢代之後,歷代具有成書亦燦然可覩,《易經》繫辭所謂言天象,「日月運行」,學者恆常忽略之,其為何如此呢?

在戰國時代,各國使用不同的曆法,只有從星空上尋求統一,觀察木星周期,以十二年為記十二次用歲星紀年法,稱為太歲年,用到東漢時期,因為太歲超辰(跑的太快),就被廢除不用,留到後世卻變成每年都在安太歲

同時,觀察紫微垣之北斗運行後,使用月建紀月法,已經通行各國之後所論及〝節氣〞概念的建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大貢獻,雖然當時只有八節(分、至、啟、閉),然而〝節氣〞可以停止回歸年和朔望月不再有脫節的問題

有了〝節氣〞,就可以把回歸年分成二十四階段,用來說明寒暑往來變化的程度,提醒人類要適時的農耕、漁作,或則提前進行準備預防氣候的陰陽變遷,〝節氣〞的發展及運用在生活上亦同時取代了複雜的先秦六曆,周曆、瑞頊曆、殷曆、魯曆等等

《易經繫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日南至就是日南至,日北至就是日北至,不管您曆法上的何年何月何日

節氣所以記載農事,這實際上只是陽曆曆法,只管<日運行>,而不管<月運行>,也就不會知道月圓、月缺,或何時日食、月食?然而,<月運行>的陰曆之所以為人類所使用,人類是十分的重視的,一直到現代科技發展也沒有放棄陰曆

此「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經》所以論及〝節氣〞的功能,歲餘在有固定的月份上安置陰曆的閏月,日後〝節氣〞的發展全部完善的把置閏法,訂定出以沒有中氣的月份成為閏月的科學高度準則,促使陽曆曆法更具有科學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