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处拜访亲戚,有个刚刚小升初的侄子拉着我,问了我一个问题。 他说他有一个一个疑问,听课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发现自己好多题都还是不会。 这个问题尤其体现在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学科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我的网络课程上,也有许多学生说着相同的情况。 A说:听懂课不太难,难的是做题啊。一做题自己的信心瞬间崩塌了。 B说:做题总是不顺利,很容易烦躁,但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 C说:懂一点和不懂其实差不多的,只是争取听懂课堂内容,课下争取会做80%的题。说得轻巧,做起来真的很难! 那么该怎么解决这种情况呢?具体地可以看一下具体的3个现象分析:
很多学生在看到题目时觉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然后就开始直接解题了。但是等看到答案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啊。 原因:课堂学习中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解法,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把题目走了一遍。自己课下没有进行总结,但是却自信认为自己掌握了。 解决方法:班级学生可以分为几个小组,互帮互助。尤其是当堂课程结束后互相根据题目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当天还需要多练一两道题巩固一下这类型的题目。一周以后,可以把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练习,检验自己的一周的学习是否有效!这样学生才能做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法,还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很多家长都反应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经常把会做的题目算错。甚至有家长说孩子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0分,丢掉的那10分全是计算失误。还有很多学生也说,平时粗心没什么,关键时刻到了考场我一定会作对的。但是,作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我们告诉各位家长,会做但做不对才是最可怕的。 原因:粗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态问题,尤其容易出现在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由于紧张不该错的简单基础题往往出错。第二个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似懂非懂,就容易粗心。 解决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容易考试紧张的,可以每次作业都计时练习,在日常学习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心态。对于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要透彻去理解,问老师问同学,自己多练习。但是也不能盲目去做题,有数量不等于有质量。
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方法会在我的免费公益课上进行分享。我一直致力于记忆力提升、中小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希望能在教育问题上对家长有所帮助。 请加微信:22243252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