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医生在行动】用神经内镜创造奇迹——访上海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钟春龙

 hlw909 2016-07-20


专家简介

钟春龙,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科室副主任。临床上主攻脑瘤、脑血管病及脊髓病变的微创手术治疗。特别在神经内镜下微创切除垂体瘤、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新技术治疗各种脑瘤及脑血管病、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危重颅脑创伤及脑出血患者抢救与康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文/言边

神经内镜——医生的“慧眼”

节前,张女士的心情简直像坐过山车。

几个月前她被查出患有脑垂体腺瘤,由于对手术有顾虑,她暂时拒绝了医生的手术建议选择了定期随访。为了舒缓心情,她给自己全家安排了春节期间俄罗斯和北欧的12日游。谁知,出发前两周,病情恶化,肿瘤增大,手术迫在眉睫。如果这时候做开颅手术,不仅旅游计划落空,就连春节恐怕也过不好了。

张女士怀着忐忑的心情慕名找到了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钟春龙主任,钟春龙决定为她进行垂体瘤经鼻内镜手术。“现在垂体瘤经鼻内镜手术已经很微创了,术后无伤口、鼻腔无需填塞,恢复很迅速。”钟春龙说,手术后,张女士看上去一切如常,节前的旅行计划最终得以顺利成行。

垂体瘤是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多发于年轻女性,垂体瘤,影响视力及内分泌。垂体瘤手术有开颅和微创两种方法。按照手术器械进入病处的入路和操作区域不同,分为经颅手术和经鼻腔蝶窦手术。“开颅手术,顾名思义要打开颅盖,在颅骨位置开一个窗,通过额叶下,形成一个手术通道。手术器械要通过这个通道,切掉里面的垂体瘤。”钟春龙说,开颅对脑子的操作比较多,造成的创伤大,且病人头上留下手术疤痕,平均住院天数也长。

据钟春龙介绍,近十年来,神经内镜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逐渐成熟、完善,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以垂体瘤为代表的颅底肿瘤是神经内镜手术的良好适应症,同传统手术相比,内镜手术操作更加精细,损伤更轻,患者术后痛苦小,疗效更好。

钟春龙形象地比喻,脑子底部,正好在鼻腔顶部,而鼻子是天然通道,脑子在上面,中间隔了一层骨头,“如同天花板一样”,从鼻子上去看到的是天花板,脑子下去看到的是地板。通过鼻子,头面部没有任何切口,天花板打一个小洞,外面看不出,损伤非常小,肿瘤拿掉后,把“天花板”补起来即可。

“神经内镜是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神经外科医生的一双‘慧眼’。”钟春龙说,作为一种微创技术,神经内镜的魅力和优势在于可以“深入敌后”近距离观察手术区域,加上其独有的类似“鱼眼”的广角视野,使肿瘤特征纤毫毕现,隐藏在角落里的肿瘤也原形毕露,从而保证了肿瘤切除的彻底与安全。由于不需要应用鼻窥器来扩张鼻腔,这种手术操作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更舒服,术后恢复快,是名副其实的微创手术,大大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钟春龙正在做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在讲到病人张女士的情况时,钟春龙说,“医生常常需要不断挑战自我,尽量满足病人需求”,医生需要治疗的是疾病本身,但需要宽慰的还有病人的内心世界。我想这大概才是行医的最高境界吧。

医者仁心:即使是走钢丝,也得做

大学生小栗,20岁出头,成绩优异,风华正茂。怎料一场“怪病”来袭,月经几个月不来,视力也越来越差,起初她不以为然,直到走路都会跌倒,才到医院检查。原来是脑子里的超大垂体瘤在作怪。

彼时,磁共振检查显示脑瘤直径已达162.5px!视神经和下丘脑等重要结构严重受压!小栗的手术有极大的风险。走了几家医院,都被拒之门外。“告诉我没法开,可能死在台上。”小栗回忆说,濒临失明和死亡威胁的她和家人已处在绝望的边缘。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小栗的父母经介绍找到了钟春龙主任。

经过一番评估和与家属的沟通,钟春龙最终决定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众所周知,具有170周年悠久历史、跻身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行列的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并不缺手术,对于这样危险系数极高的病例,即使对钟春龙这样经验丰富的专家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和冒险。事实上,大多数医生都曾有过因为对病人的“怜悯之心”冒险手术而卷入“有理也说不清”的是非当中的遭遇——面对仅有1%生存希望的病人,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医生为了这渺茫的希望而动刀,其承受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很多医生会选择放弃、明哲保身。

这便是身为医者的难言之痛。谈到这里我问了这个看起来有些肤浅的问题:既然有这么大风险,您为什么还帮她开刀?

“如果我们不开,上海、北京大医院的医生都不开,那么她就没有机会进一步治疗了。”钟春龙淡然地说,“如果医生怕承担责任,不愿意开这个难度比较高的手术,我可以想象可能接下来一个月以后她就彻底失明了,再过三个月可能命就没有了……”正因为如此,即便是“走钢丝”,在他的行医生涯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始终选择直面希望。


(巨大垂体腺瘤内镜微创手术前后磁共振影像比较)

几个小时的手术过后,钟春龙擦汗离开手术室,躺在手术台上的小栗安然无恙。“这是做完手术后第二天拍的,头上没有切口,也无需剃头。巨大垂体瘤经鼻微创切除后,她的视力马上就恢复了。”钟春龙指着电脑屏幕上做完手术的小栗的照片告诉我。

照片上的女孩,笑靥如花……

后记

为了接待我们的采访,钟春龙在百忙之中抽出半小时。和他交流最大的感受是没有一点距离感。他坐在电脑前,向我这个医学知识浅薄的外行人耐心讲解,讲到实际案例时,打开电脑里的资料,图文并茂地解释。可以想象他与患者交流的场景,大抵如此——更像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在为你的疾病出谋划策。


专家介绍

钟春龙,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科室副主任。1998年获得神经外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赴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及临床进修。目前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神经外科专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神经疾病营养支持学组委员。

钟春龙主任临床上主攻脑瘤、脑血管病及脊髓病变的微创手术治疗。特别在神经内镜下微创切除垂体瘤、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新技术治疗各种脑瘤及脑血管病、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危重颅脑创伤及脑出血患者抢救与康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为项目负责人,钟春龙主任领衔承担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内镜技术与垂体腺瘤诊疗新进展》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3项)、市教委以及市卫生局等多项课题的研究。研究结果在《Journal of Neuro-oncology》、《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Journal of Neurotrauma》、《Clinical Neurologyand Neurosurgery》以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还参与了《实用神经病学》、《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等多部专著的编写。

获奖:2001年“听神经瘤手术治疗及临床特性的研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颅脑损伤规范化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荣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颅脑创伤救治技术及机理”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9年“低温脑保护技术及关键机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誉称号及人才培养计划:2002年入选上海市卫生局“医苑新星”人才培养计划,2005年入选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2007年荣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青年奖”。 2009年入选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2010年入选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跟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