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教师生涯瓶颈,助你打通“任督二脉”

 昵称30501711 2016-07-21


师训君评
  • 你是否感到教书久了,这份工作由脑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

  • 你是否有些不敢想象未来就这么一直教下去而毫无改变的日子;

  • 你是否觉得自己不再有进步空间有些萌生退意

  • 你可曾尝试改变突破,却又因不太确定踟蹰不前。


今天米球老师给大家来说说教师发展那些事儿。

10
年前的新东方老师们刚进来的时候都很不容易。虽不论学历高低,但都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被批课批到“体无完肤”,被培训师骂道“生无可恋”。往往也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然后自己回去重新反思、构思、再设计课堂。就这么一直挨批,直到培训师没啥儿可说的了,就差不多要真真走上新东方的讲台了。

那时的新东方老师们真可谓是野蛮生长,如今的新东方老师们可幸福多了。通过了“身家背景”(学历),所授科目的功底,及才能资质等考核后,就可以进入系统化的授课指导与培训;其目的并不在于打击你或是挫你的锐气,而是为了帮助你尽快学会标准化的授课流程,熟悉基本的教学技巧。

当然最终能够顺利通过部门预终试及校长终试的老师,不仅仅是有着清晰的教学流程和一定的授课技巧,同时也具备着新东方老师独有的授课激情与感染力。

然而,不管是多年前的老师还是现在的老师,在工作三到五年后,好多都会遇到一种困境:上课框架流程也都有了,上课技巧也比较娴熟了,同时还有了一定的教学风格,也有那么一批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再也不用熬夜备课,冥思苦想,再也不会上课前紧张,手忙脚乱——上课从技术活儿转变成了体力活儿,慢慢地厌倦上课。

虽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但讲的都是同样的内容,说的都是同样的话还有老师给自己课堂录音,发现能清晰地记住自己在哪个时间段会说哪些话,讲哪些知识点。这就是老师们口中经常说的“瓶颈”了。

虽知道自己有些疲于这份儿“体力活儿”,但为了“生计”还是得硬着头皮做下去。所以用如下图片来形容老师们的“瓶颈”期是最好不过了。

   图片来源:’Learning Teaching’ ---Jim Scrivener

简单的来说也就是这个阶段的老师们已经慢慢失去做为XDF老师最初的那份激动与热忱,那种充满挑战,努力想去征服学生的欲望渐渐消退。但为了保险起见,自己又不愿轻易作出改变:就这样也很好啊,至少打分很稳定,学生也没有投诉。

但殊不知长此以往,便会被不断学习新知识,敢于创新,打破常规的老师们超越甚至取代。你现在没遇到是因为你还没碰到愿意改变的搭班老师,一旦有了这样的老师与你做对比,不仅课堂生趣、启发性高,而且学习效果显著,学生们的倾向会自然流露出来。
 
那么老师们就要提问了,你所说的“改变”到底是怎样的变化呢?在教书已经成形,自己的一套体系已经固定时,我们又还能做出哪些推陈出新的转变呢?下面米球老师就来给大家支几招,并详细分析一下这些方法的好处。


首先,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认为“I know it all, so I can relax for the rest of my career.”(我啥都会了,教课也成形了,后面就可以轻松安逸地赚钱了。)为了不让自己“定型”,为了使自己还能有发展的空间,我们需要不断地问自己:


Do I really know how someone learns to use a new item of language?
How exactly does my teaching make a positive difference?
What do I do that gets in the way of my student learning? 

  • 我们给了学生那么多信息,分享了那么多学习方法,他们会吗?实际操作了吗?

  • 还是我们坚信“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的道理;那学生们干嘛要来上课,你写本书或是用语音、视频等手段让他们在家自己领会不就得了。

  • 话说回来,又有多少学生能够自己悟出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呢?

  • 学生都有那么棒的能力又何必来XDF学习呢?

  • 我们到底了不了解正确习得一种语言的方法,能否就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自我习得的乐趣呢?

  • 我们又应该怎样适当调整授课方法让更多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而不是回家自己慢慢钻研你给的密密麻麻的笔记?

 
问到底就是:我们如何“改变”?

Observation

首先,你敢不敢让你的同事来听你的课并给予建议?敢不敢主动让教学经理或培训师来观摩你的课堂并给予指导?

一提到有人要来观摩课堂,往往很多老师都会各种不安:“哎呀,我今天上复习课,没什么好听的。” “今天学生们第一堂课,还跟我不熟,可能看不出什么效果。” ......只要你上课,自然就得有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你还需要课堂管控技巧——复习课也看得出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手段,新课新学生更能检验出你的教学实力。

你大方的让别人来听你的课,别人自然会不吝啬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你分享。不要怕别人偷学自己的东西,难道你没听说过,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切磋琢磨,齐头并进的成语吗?而培训师给你的建议与反馈更是从客观方法、课堂成果、学生参与度等方面来进行指导,对老师们的教学反思、教学提升自然是大有益处。毕竟现在的培训师不是以打击你为目的,是以帮助你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有效性,突破教学瓶颈为职责。
 
 Action Research

一个好老师应该不断对自身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进行探索、研究与实践。我们来看看ELT大咖给的图解。

   图片来源:’Learning Teaching’ ——Jim Scrivener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先选择自己想要提升或尝试改变的一个板块。例如:你觉得学生们上阅读课都无精打采,你讲阅读技巧大家就记会儿笔记,你让做真题他们就各种头疼犯懒。你想尝试一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效率的教学方法。又或者你担心自己上课话好多,有时不自觉说出一大堆话甚至会影响学生理解。你想试着用某种方法让自己说话更精炼,让学生能更容易听懂你的诠释与剖析。

确定好你要实验的课题后,你就要开始查找资料,翻阅相关书籍了。说到这里,想要知道有哪些教学宝典,授课必备书籍的老师们米球老师再来给大家一个福利:向师训君打赏5元,就可以获得米球老师整理好的教学书单以及教学网站,听说读写,样样俱全。


总有一款适合你。

 

接着,在资料或书籍里找到了你想实践的方法或技能后,你可以不用将其使用于整堂课,先试着在课堂的某个阶段(如某个课堂活动、讲解某个知识点部分)试用。建议老师们把你要尝试改变的部分写成一个片段的Lesson Plan,把教学步骤和互动形式梳理清楚。然后再选择一种评测手段,看看你能否成功实践此方法。选择评测手段是为了方便自己下课后进行实验分析及教学反思。
  • 你可以用手机给自己的课堂录音;

  • 也可以找个闺密或好基友坐在教室后面把你的课堂给录下来;

  • 也可以只录你想实践某种方法的课堂片段。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以后,你就可以Do it-也就是课堂实践了。在课堂结束后,你就可以通过你所记录下来的教学片段或整堂课来分析你的实验成果(outcome)。比如你在这个阶段是否明显减少了TTT,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生正确使用目标语言的次数,学生阅读积极性以及做题速度等等。而每一次你从这样的课堂实验中所收获的也会为你下一次选择实验的板块提供有利的素材。

Hot feedback

这个方法实施起来快捷有效,hot顾名思义,等你一下课,刚刚回过神来的时候,立刻拿出一张纸,把刚才在上课时曾发生过的某件事以及你的临场反应写下来。(注意,你不用像写文章似的成篇写,你可以写下几个关键词,或是几个符号甚至是简笔画,只要自己能看懂,帮助自己回忆上课片段即可)

例如今天觉得自己做的最成功的课堂活动,上课时有个学生话很多,很多问题都他一个人在回答,其他的人都没怎么说,我是如何处理的等等。我们也可以把这个部分叫做self-evaluation,大家可以写几个常用问题在纸上,然后多复印几分。下课出来就可以直接进行hot feedback了。下图里的问题用起来特别方便,拿走不谢!


其实啊,刚才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想要在授课水平上有所提升的尝试。做为教师的我们还有很多空间和机会去实现自我增值。

例如:

你可以努力赢得机会去集团参加教师研修,和来自不同学校的XDF老师相互交流切磋;
如果申请的资质未够,你可以在网上搜寻教师研讨与论坛的机会,自己找时间去参加学习;
如果工作了三到五年,发现自己有些厌倦了,你敢不敢申请竞聘校级培训师、区域培训师或是集团培训师,又或者从你擅长的某个教学主题着手,竞聘校级主题培训师。

你站在了老师的老师角度来看问题,你就得把自己再提升一个高度,多学习,多钻研,否则你怎能为人师长,带好徒弟。当然你也可以就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教学方法,或是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写一篇文章,然后投给师训君,一经采用,全国的老师以及师训君的众多粉丝都能看到你的作品。那你还不得好好琢磨,认真学习一下,不然师训君也看不上你的文章哦!


所以并不是过了终试就表示你可以安全进入XDF的保险箱了,你的教学生涯才刚刚开始;并不是过了三五年,你的教学定型了,再也没有晋升空间了;并不是等你熬到了8年就可以拿“终生成就奖”了,你还可以迎来教师生涯的“第二春”。还是用丘吉尔说过的那句话,To improve is to change, to perfect is to change often. 

既然我们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我们就应该再努力一点,让事业和生活更加精彩。

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