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靠性与甲午战争

 我不是一个小兵 2016-07-21



近期南海形势紧张,未来局势很难预料。本文回顾历史,希望我国军工不断壮大!




火药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火药成为古中国文明的重要标志,个人认为忽视火药的可靠性提高的研究,也是近代中国磨难重要因素之一。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满清战败,自此中国真正跌入苦难的深渊,深受近邻日本的威胁、欺凌长达近半个世纪,几近亡国灭种。

 

甲午战败,究其原因,虽然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外交、宣传等原因,但军事失败是其最核心和直接的。军事失败的根源,除了指挥上的瑕疵,运气欠佳,通讯不畅等原因,其中炮弹(开花弹)数量上极端匮乏、威力上相当低下才是首要因素。也就是说火炮系统的可靠性太差直接导致这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收场。

 

日本防卫省至今保存了一套黄黄海海战中日本军舰受损情况图。这套图是1894917日黄海海战后,日方对参战军舰受伤情况所做的绘图记录,从中可看到:日本参战各艘军舰不仅都大量中弹,且几乎集中在烟囱、水线、舰尾等要害位置。



日军旗舰松岛舰破损情况

 

战后统计,日本舰队一发炮弹致一人伤亡,北洋舰队一发炮弹致二人伤亡,日舰炮的命中率为12%,北洋舰炮的命中率为20%

 

1962版电影《甲午风云》里,有一个镜头,邓世昌命令致远舰上的水兵将弹头拔下,从炮弹中倒出的竟然是沙子。

 

这是种种传言的文艺表达:因为腐败,所以一是清军所购伪劣产品,多为练习弹,二是弹药不够,每舰只配3枚开花弹,因既未外购,也未能自制合格所需。但是事实真是的这样的吗?

 

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直隶候补道徐建寅奉旨赴威海查勘北洋海军,其查勘报告为我们了解北洋海军的炮弹情况,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据称,当时海军各舰所存炮弹共计5084颗,其中定、镇两舰305毫米口径主炮所用炮弹为537颗,分别是开花弹”293颗,钢弹”244颗,还不包括岸上库存之数。

 

甲午战后原定远舰枪炮大副沈寿堃曾明确指出大东沟之败,非弹药不足,乃器之不利也,沈寿堃乃直接掌管定远舰炮弹事务的军官,对于该舰在黄海之役中的炮弹情况最有发言权。他这里所说是关于黄海海战失利原因及所谓炮弹缺乏问题的最有力证言,无可辩驳地指出了失利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说明的是,那个时候所用的炮弹有两种,一种是穿甲弹,一种是开花弹。穿甲弹就是填充沙子的钢弹,主要功能在于击穿敌方船甲,击中目标并不会爆炸。开花弹就是击中目标会爆炸。


穿甲弹构造示意图

 


穿甲弹示意图二

 

19世纪的舰炮配发的穿甲弹采用铸造工艺制造,由于当时尚未发明钝感炸药,所以不能装填炸药,内部空心中都会装填沙子以调整重心。

 


开花弹示意图



美国缅因号上的穿甲弹,与北洋水师的炮弹形制接近,同样装填沙子

 

平远舰上260毫米主炮命中松岛号”320毫米主炮塔下的机关,引起爆炸,4名日本鱼雷兵身亡。战后统计,在黄海海战中,松岛号中弹13发,被击毙35人。日军本队旗舰松岛号中弹,造成贯穿性损伤,居然没有沉。这难道仅仅是运气吗?如果是孤例当然这样讲也不为过。

 

但是,但是,看看下面一段话:

 

近年来,国内学界发现了日本《联合舰队出征报告》(秘本)第九回里有一份《交战中敌弹造成的损害报告》,介绍了吉野舰的损失——

 

  第一次,一颗炮弹在吉野舰舰首右侧数十米处的海面上爆炸,飞溅弹起的弹片将吉野桅杆上的斜桁和一些信号绳索打断。

 

  第二次,一颗150毫米口径的炮弹打在海面上后跳起,从吉野舰右舷穿入,击碎了一部发电机后,穿透穹甲甲板,坠入轮机舱,但是并未爆炸。

 

  第三次,一颗炮弹落在吉野舰后部飞桥附近的海面,弹起的弹片击碎了飞桥上用来存放望远镜的箱子。——《甲午第1仗丰岛海战:日军战损详细情况首次被公开》

 

三中而均未爆。这说明什么?这能说明什么?

 

这说明,炮弹可靠性没有达到要求。

 

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火药

 

当时无论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弹药,使用的都是黑火药。黑火药只能通过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炸开的炮弹碎片来杀伤敌军、破坏敌舰,威力极为有限。这也是甲午海战之前的历次重大海战中,从来没有一艘军舰是被炮弹直接击沉的原因所在。

 

而日本人使用的是黄色炸药,西人谓之苦味酸,日本人称之为下濑火药

 

欧洲国家早已认识到了黑火药的弊端,通过化学手段,合成出了苦味酸。这本是一种黄色的染料,后经反复试验,被证明可以通过钝化成为烈性炸药,俗称黄色火药1885年,法国正式将苦味酸作为炸药来装填炮弹。日本政府曾与法国谈判,希望大量购入这种炸药。因价格未谈妥,日本未能从法国进口,但日本人并未放弃。1888年,日本工程师辰巳一参观法国军工厂,故意失手打翻一瓶苦味酸炸药样品,并在指甲缝中留下炸药粉末。在窃得火药样品后,日本即刻开展研究。终于在1891年由工程师下濑雅允研制出以苦味酸为主要成分的烈性炸药,命名为下濑火药1893128日,日本海军正式开始换装填充了下濑火药的炮弹。

 

由于苦味酸炸药性质不稳定,即便当时的欧洲列强,也未在海军中采用这种烈性炸药。而日本人则在炮弹内壁刷上漆,又在苦味酸和炮弹内壁中间灌上一层蜡,巧妙地克服了苦味酸极易与金属反应的不稳定性。

 

这种填充了下濑火药的炮弹威力极大。它灵敏度高,即便命中细小的绳索也能引发爆炸。爆炸后除形成冲击波和炮弹碎片外,还会伴随有中心温度高达上千度的大火,足以将钢铁熔化。爆炸形成的火焰会像汽油着火一般四散流动,就算在水中都能持续燃烧一段时间。另外,采用苦味酸为成份的下濑火药爆炸时,还会出现有毒的黄色烟雾,与黑火药爆炸时产生的白色烟雾完全不同。

 

1894917日黄海大东沟海战中,经过5个多小时鏖战,参战的12艘中国军舰42逃,其余也均遭重创、元气大伤。



北洋水师旗舰 定远舰 舰长办公室 办公桌

 

作为战利品,现置于日本福冈,太宰府光明禅寺。桌腿被锯去充作栏杆,本身沦为功德箱的一部。



来源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部分编辑,仅供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